《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尺子、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通过让学生模拟交警指挥交通车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手与手、手与身躯形成的角,并将角的两边取两点连接,形成三角形。然后提问,学生自由探索三角形的特性。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学生使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判断三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总结三角形的定义。进行练习,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实例,判断图形是否为三角形并说明理由。(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讨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的共同点,总结三角形的特征。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通过观察实物图,了解为什么某些部位设计成三角形。学生操作木条,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应用。

三、练习:(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2)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3)折纸活动,数出折叠后形成的三角形个数。(4)思考生活中的三角形应用。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探讨三角形的特性,分享学习收获。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意义、特征、特性。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8/2/1329261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