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加强和优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融合,积极培育创新文化,以及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同时,文章也强调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号召高校科技力量积极参与,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首先,加强和优化科技人才队伍。本阶段将落实人才规划纲要,积极参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通过培养和造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立科学家工作室,以及支持青年创新拔尖人才和学术骨干,以倾斜支持3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独立开展的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引进和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扩大本国人才的国际影响力。重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其次,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融合。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建立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研需求牵引学科发展方向,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为依托带动人才培养。鼓励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推行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鼓励高水平科研人员为本科生授课,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及时将最新科研进展转化为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与教材持续更新机制。此外,进一步完善博士后工作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再次,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积极培育有利于创新人才建功立业的文化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倡导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提倡理性批判,尊重个性,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然后,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落实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专家机构和办事机构,做到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不端行为查处机制的三落实、三公开。强化科研过程管理,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程序,加大惩治力度。通过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等措施,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
最后,积极开展科普工作。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动员高校科技力量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提升全民科学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种科普活动,如院士科普行、博士科普行、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科普活动周等,发挥高校科协和学生团体在科普中的推动作用。支持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在科普中的作用。推动高校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设施向公众开放,建立健全高校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有效制度,将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扩展资料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根据《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2年3月14日,教育部以教技〔2012〕4号印发《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该《规划》分形势与需求,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加快建设高校创新体系,高校创新计划,保障措施8部分。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