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初寒时节,我背起行囊,踏入了课堂,开始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心中涌起久违的喜悦。忙碌而充实,上午和下午连轴转,感受着三年多来首次接触的本土教学特色。这次培训,让我收获满满。
不同于以往的外出学习,这里展现的“乡土”课堂,虽然可能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精致,却提供了反思与交流的空间,让我们不再仅仅记录,而是深入思考。老师的那句话:“哪怕只学到一点,也是一种收获。”深得我心。回顾这几天,我领略了本地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有的设计丰富,有的语音动听,有的课堂紧凑,有的激情四溢。这些听课经历,让我感触颇深。
一、实效为先,注重实际
这次培训,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强调了实效性。他们的课堂不追求花哨的形式,而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强化知识的新授和操练。例如,余水英老师在镇三小的六年级课堂,以常规形式深入浅出,将水循环模式融入学生心中。缪老师的课堂则通过卡通人物大雄的视角,生动地呈现了四年级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些课堂以“实”为先,以“目标”为主力,让教学和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二、活力四射,学习经验
在这次培训中,我特别佩服几位青年教师,他们展现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实践热情。
徐老师在镇三小的课堂,以故事为线索,拓展了三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姚老师在**镇小,灵活运用多种新式教学策略,以其饱满的热情点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张老师在**小学的课堂,虽然在文本设计上存在不足,但她的勇气和对故事教学的热情,让我深受启发。我在故事教学的小课题研究中也存在疑惑,这让我更感压力,也促使我思考如何更好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在听课中学习了他人的教学经验,更在反思中深化了自己的思考。在观摩课堂时,多思考、少记录,多交流、少拘束,或许能让我们体验到更多。正是这样的培训,让我对本土的“乡土”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