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滚灯传承发展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自从解放以来,余杭地区的民间艺术家们对余杭滚灯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1963年,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原余杭县临平区文化站的张长工先生,对滚灯进行了基础的加工,并在临平镇和翁梅乡进行公开表演,那场景宏大,吸引了大量民众前来观赏,使得街道上几
自从解放以来,余杭地区的民间艺术家们对余杭滚灯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1963年,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原余杭县临平区文化站的张长工先生,对滚灯进行了基础的加工,并在临平镇和翁梅乡进行公开表演,那场景宏大,吸引了大量民众前来观赏,使得街道上几乎空无一人,只为一睹风采。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文艺形式的多元化,传统的庙会活动逐渐减少,滚灯表演的舞台也随之受限,面临着失传的威胁。同时,滚灯制作工艺的传承人寥寥无几,这使得滚灯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需要被保存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幸运的是,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2006年5月20日,余杭滚灯因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望。
扩展资料
滚灯,属汉族民间舞蹈,流行于钱塘江畔的余杭、海盐等地。余杭滚灯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节庆和灯会期间表演的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它是一种融体育、舞蹈于一体,集力与美于一身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项目,深受群众喜爱。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