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合学生资源,提高学生文学艺术素养
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人们通过语言来实现情感交流与传递思想见解,在现实生活中语言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通过文学艺术修养来实现,教授学生从文艺作品中获得启发。如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词汇、句式及表现方法,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使用语言文字的技巧,语感得到提高,从而更好的收集整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与情感。此外,通过分析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掌握立意论证、文章布局等技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与艺术修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利用文学与艺术传情达意,从而实现更好、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2、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的熏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因斯坦曾表示,艺术比知识更有想象空间,利于拓宽人的思维,无限的想象力推动着知识的进化。在实际教学中,将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与科学的逻辑思维相结合,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伴随他们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而提高,文学艺术使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居里夫人曾认为对科学研究与探讨的过程是对美的探寻,而实际上的确如此,理论的研究与技术的创造本身就极具审美情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美的奇迹。而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际是指对他们进行职业岗位的审美培养,使大学生热爱自己今后从事的岗位,通过文学艺术修养在岗位中发现美、创造美。
【摘要】: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然而,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机械的知识接受的状态,应对考试就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导致历史的人文性根本得不到发挥。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如何整合学生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就成为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的又一重任。【分类号】:G633.3
【正文快照】: 文学艺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条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理解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一、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