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这里讲的教学过程是指学生的整个中学求学时代。学生只有时刻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英语学习,而且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的。叶圣陶先生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无疑,它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教学导向――在教学中,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可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要求,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改进,怎样去改进,并且还要采取强制措施,以免不良习惯发生。
(二)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英语学科的特点,从接触英语的第一堂课起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就必须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初一是学英语的基础阶段。“六年看三年,三年看入门”或者说“六年成败,在于入门”都是强调初一入门阶段的重要。初一学生的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而且他们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尽最大的努力,下大力气,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学生的书写关、发音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利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中学习,初步培养乐于听说的习惯。
(三)加强课后辅导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英语要大量实践,就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45分钟课堂为中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英语学习课内外一体化。向45分钟要质量是有限的,在课余,通过师生交谈、考试、测验及平时作业等途径,反馈教学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存在问题,达到预期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需要,补充形式多样的语言材料,开展课堂活动,如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演短剧、师生自由会话,形成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丰富英语知识,加大语言输入量,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素质。
(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严格要求和经过长期的训练,要重视开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还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有计划地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后,就要咬住不放,狠抓到底。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时,就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严要求,丝毫不能放松。在严格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多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少批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会时时受到不良英语学习习惯的干扰。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只有自觉地、坚持不懈地改掉不良习惯,才能达到整个目的。领悟能力有高低,习惯的养成时间有长短,有的学生有时还会有反复,因而教师要因人施教。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