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数字鸿沟 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地球大数据——认识地球的“新钥匙”全球科学家们设定了17项目标、169项具体目标和超过240个指标,旨在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无贫穷、零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等美好生活的愿望。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尤其是对于有方法、无数据和无方法、无数据的评

地球大数据——认识地球的“新钥匙”

全球科学家们设定了17项目标、169项具体目标和超过240个指标,旨在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无贫穷、零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等美好生活的愿望。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尤其是对于有方法、无数据和无方法、无数据的评估。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国科学家瞄准“地球大数据”这一创新资源,展开了一系列科研攻关。

地球大数据的特性

地球大数据利用对地观测为主的数据,具备海量、多源、异构、多时相、多维度、高耦合度、非平稳以及非结构化等特点,成为认识地球的“新钥匙”、知识发现的新引擎和决策支持的新手段。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致力于构建包含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大数据与云服务共享平台,推动地球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地球系统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科学发现。

地球大数据的应用

地球大数据被用于多个层次的研究,如数字“一带一路”项目、全景美丽中国项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项目、三维信息海洋项目以及将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结合起来的时空三极环境项目等。这些数据不仅提供给国内共享,同时也会根据需求提供全球共享。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胸怀,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封锁相关数据的情况下,地球大数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可持续发展卫星

为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科学院研制了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这颗卫星具有精细空间探测性能,能够获取人类活动与地表地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信息。与其他卫星相比,它的立项理念和观测机理与方法具有特色,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数据共享服务。数据产品面向全球进行共享,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所需的数据支撑。

可持续发展卫星观测联盟

为了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我国7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卫星观测联盟。在这个联盟下,68颗卫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数据服务和科技支撑。联盟的卫星数据为促进数字时代互联互通,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评估数据合作与分享,科学推动2030年议程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9月,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和运行,成为全球首个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专业科技机构。两年来,研究中心在政府支持下,顺利推进了五大行动的各项工作,如“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的交付使用、数据平台系统汇聚大量地球科学数据、编制《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参与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等。这不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也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望未来

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郭华东院士期望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联合更多国内外科学家,不断探索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科技界的贡献。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8/2/132253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