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矿群关系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如何正确处理矿群矛盾,是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兴仁县副县长靳龙方告诉记者,兴仁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也是我省第一个工业产金县。随着矿产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矿产资源开采的规范化管理,矿群矛盾不断凸现和尖锐,甚至曾经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如

如何正确处理矿群矛盾,是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兴仁县副县长靳龙方告诉记者,兴仁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也是我省第一个工业产金县。随着矿产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矿产资源开采的规范化管理,矿群矛盾不断凸现和尖锐,甚至曾经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如何发展煤矿产业、黄金产业,妥善处理矿群矛盾,推进和谐矿区建设,一直是兴仁决策层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兴仁和谐矿区初见雏形,过去矛盾集结的煤矿产业得到健康发展,推动了煤炭向产业化转型。作为我省建设和谐矿区的策源地和开拓者,兴仁县在实践上取得诸多突破。

  兴仁矿区独创的“矿灾基金”,解决了矿群矛盾调处中无责任主体的灾害赔偿资金来源问题。成立煤炭协会,由煤炭协会收取“矿灾基金”(协会委托县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局以每吨5元的标准收取),按照“企业所有、专款专用、政府监督”的原则管理使用。矿灾基金设立后,2007年累计收取基金920万元,预计2008年可收取2000万元,并将相关项目资金打捆使用。2007年以来,各种生态项目资金、农村扶贫资金逐渐向矿区倾斜,共计投入3000余万元资金用于矿区生态治理、人畜饮水、通村通组公路等。此外,该县煤矿企业无偿投入矿区道路、学校等方面的建设资金约2000余万元。

  资金筹措上的突破解决了历史遗留矛盾。目前,兴仁已投入资金近2.22亿元,初步解决了地质灾害、人畜饮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于房屋在采煤片区范围内的农户,由煤矿企业每年无偿供应每户村民4至5吨原煤,对矿区周边群众供煤按坑口价或成本价收取,矿区以外的困难群众生活用煤由煤调基金给予补助,每年优惠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煤供应户数达4567户20393人。并委托专业机构对矿区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鉴定,确定了72个地质监测点,落实专人实施24小时监控。由于矿区现阶段主要遗留矛盾得到逐步解决,群众上访案、群体性事件大幅减少,矿区趋于动态稳定。

  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由此得到较大改善。潘家庄镇镇长黄松告诉记者,过去“怕提安全、怕提和谐”的矿区农村,现在是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目前该县已启动矿区13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硬化通村、通组、串户路,改造炉灶3000户,新建沼气池40余口。对矿区进行油路改造,该县矿山企业污染治理已投入资金7000万元以上,建成了矿渣处理尾矿库、废气除尘、烟气洗涤、生活废水处理等设施,矿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矿区水源枯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和谐矿区还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多的出路和财路。2008年以来,兴仁培训煤矿一般作业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技业管理人员1000余人,全县合法煤矿中该县农民工达1600余人,年收入达8000多万元。矿区群众参与运输的车辆达到1000余辆,每年收入可达7500万元以上。企业生活消费带动了矿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矿区畜产品等消费为当地农民增收数百万元,矿区群众逐渐从传统的种植业向工业、运输业、特色种植业转变。据统计,由煤炭开采带动农民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900元,提升到2007年的2800元,预计今年可达3200元以上。矿区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变了过去守着资源过贫穷日子的窘况。

  人和万事兴。由于矿群矛盾的逐步解决,矿区社会秩序保持动态稳定,兴仁在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取得新突破,完成了煤化工、加工工业、重工业等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前期规划,煤化工项目已列入《贵州省普兴矿区煤电化一体化规划》;巴铃煤化工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480万吨洗煤厂、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120万吨甲醇厂、50万吨电石厂等煤化工、盐化工项目正在加紧规划申报,90万吨焦化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复,到2011年可实现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煤炭逐渐向产业化转型。

  省农办副主任李昌来认为,兴仁建设和谐矿区的思路和实践,解决了“有资源的地方人民不一定富裕的问题”,这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结果,既发挥了资源优势,防止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又解决了资源富集地区矿产开发和人民生存的这一矛盾,建设和谐矿区对促进资源性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意义不止于兴仁,也不止于贵州。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8/2/1322319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