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加入我们此次故宫之旅。我是你们的导游宋,接下来的几日里,我将引导大家一同探索北京的瑰宝。我希望我的讲解能帮助您对北京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同时,也请您对我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现在,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旅程吧。
故宫,这片雄伟的宫殿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环绕10米高的城墙,外加52米宽的护城河。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拥有90多座大小院落,980座房屋,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下令兴建这座紫禁城,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从永乐四年开始准备材料,第二期于永乐十五年六月动工,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完工。期间,全国10万名工匠和100万民夫参与,使用来自全国的建筑材料。
故宫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修建,遵循《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故宫大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为后寝。前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与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场所。而后寝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殿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宫皇妃居所、祭祀的地方。
左祖右社的布局使得午门外东侧为太庙,西侧为社稷坛。故宫共有四道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其中,紫禁城的正门为午门,平面呈“凹”字型,下端有高12米的墩台,设有门楼、钟鼓亭、观廊等设施。正中开有三道门,两侧各有掖门,被称为“明三暗五”。午门也是南大门的象征,位于罗盘上的上午方向。
进入午门后,您会看到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即内金水桥。内金水河不仅是故宫的排水系统,也作为建筑和灭火水源,点缀着景观,使太和门广场既有雄浑之气,又不失秀美。
在太和门两侧,还设有德昭门和贞度门。每当皇帝出宫时,都会在太和门换车,大婚时皇后也会从太和门进入皇宫。1888年,光绪大婚前夕,太和门不幸被火烧毁,但为确保婚礼如期进行,朝廷连夜用彩绸和木料搭建了一座假太和门。次年,太和门才得以重建。
通过太和门,我们进入太和殿广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每年的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及重要活动时,太和殿及广场都会举行隆重的朝礼。现在,我们面前的宏伟建筑是太和殿,它与中和殿、保和殿建于土字型三层台基上,台基南北长230米,高8.13米,周围设有楼阁,实际上是清朝内务府管辖的库房。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最大的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通高35.05米,面阔11间,进深5间。明朝时,这里是一座面阔9间、进深5间的奉天殿,清朝年间改建为现在的规模。两侧夹室封闭,不能作为正殿使用,实际上面阔9间,进深5间,改名为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周易》的“保合大和”,强调君臣、人与自然、民族间的和谐。殿顶正脊上的大吻高3.36米,往下有11个垂脊兽,数量象征殿宇等级。殿内有72根大柱支撑,中央六根为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支撑藻井,藻井中雕刻蟠龙,龙口含轩辕镜。轩辕二字代表黄帝,掌管雷雨,殿顶建有藻井,象征当代皇帝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同时起到镇火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