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教学课件的选用与制作应注意什么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应用。图形与几何又分为四类,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今天北团中小马清群老师和朋口中小胡秀清老师上的《锐角和钝角》就是属于“图形的认识”。我今天就以《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题,跟大家一起交流。
一、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知图形的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中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教学中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特点,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一般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比如,今天这两节课教师都能从生活中引入角,特别是胡秀清老师这节课还很重视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出锐角和钝角与直角,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身边。
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们展示自己成果的欲望,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对图形的认识。
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锐角和钝角》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对角进行分类,使学生充分感知锐角和钝角。从认知层面来讲,学生知道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并不困难。但是,在探求为何这样分类、怎样操作上是有难度的,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入地思维,是值得考虑的。比直角大一点的钝角和比直角小一点的锐角,学生只通过观察很难正确判断,这是就要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在这一点上如何让学生动手比一比,今天这两节课的教学在这一点上都没有到位,而是教师操作得多或用媒体演示得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