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审计定义
在200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的定义被更新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标是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运营,通过系统和规范的方法,评估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在评估和提升组织效率方面的作用,确保组织能够更好地实现其战略目标。
2003年6月,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被描述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其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一定义突出了内部审计在组织内部监督和提升内部控制体系效能方面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三大类审计之一,与国家审计(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事务所审计、独立审计)并列,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外部审计相比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技术、审计结果以及独立性等方面存在一些联系与区别。
首先,独立性方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含两方面:一是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不受威胁,二是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性,即与董事会的汇报关系独立。相比之下,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更多体现在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之间保持距离,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两者的目标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导致在独立性上存在差异。
其次,审计目标方面,外部审计往往受到法律和服务合同的限制,其目标通常聚焦于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评估。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这种差异体现了内外部审计在审计目的上的不同。
在重点领域上,外部审计关注的领域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如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合规性评估。相比之下,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更广泛,包括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目标达成情况、经营效率等方面,体现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深入。
业务范围方面,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受到法律和合同的限制,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鉴证审计、尽职调查等。而内部审计则以企业经济活动为基础,以管理领域为主,其业务范围更加灵活,更具针对性。
审计标准方面,内部审计采用的是非法定的公认方针和程序,如《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而外部审计遵循的是法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这种差异反映了内外部审计在标准制定上的不同。
最后,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方面,内部审计要求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水平,以帮助企业实现其目的、改善机构运作并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理解组织的业务流程、管理策略和目标,以便提供更符合组织需求的审计服务。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在提升组织价值、改善运营效率、促进目标实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在独立性、目标、重点领域、业务范围、审计标准以及专业胜任能力要求等方面存在独特之处,共同构成了审计领域的多元化。
扩展资料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