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信号转导转导受体
细胞信号转导是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重要机制。这一过程涉及一系列受体,负责识别并响应信号分子,从而调控细胞功能。细胞信号转导受体可分为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两大类。
膜受体是信号传递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位于细胞膜表面,能够识别并响应来自外界的信号分子。膜受体主要分为环状受体和蛇型受体两种类型。
环状受体,如离子通道型受体,多为神经递质受体。这类受体分子构成离子通道,当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会引发通道的开放或关闭,从而迅速引发短暂的细胞响应。
蛇型受体,即七次跨膜α螺旋受体,是最大的一类膜受体,包括约100多种不同类型的受体,如G蛋白偶联受体。这类受体通过与信号分子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过程,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
另一类膜受体是单跨膜α螺旋受体,分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和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两大类。
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如生长因子受体和胰岛素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会二聚化或多聚化,表现出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催化受体自身及底物的酪氨酸磷酸化,从而激活信号传导通路。
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如生长激素受体和干扰素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激活下游非受体型TPK(酪氨酸蛋白激酶)来传递调节信号,调节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分化。
胞内受体则位于细胞内的液态区或核内,它们通过识别并响应信号分子,成为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关键调节因子。胞内受体主要包括类固醇激素受体和甲状腺激素受体等。这类受体通常由四个结构区组成:高度可变区、DNA结合区、激素结合区和绞链区,通过结合特定信号分子后,转化为反式作用因子,结合DNA的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调控细胞的生物功能。
扩展资料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水溶性信息分子及前列腺素类(脂溶性)必须首先与胞膜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的信号跨膜转导至胞内;脂溶性信息分子可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结合,通过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