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方法1、让孩子从“小伤害”中吸取教训
三四年级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非常淘气,经常猛跑,互相踢、撞,有时还会抡着随手捡来的木棍互相打,很容易受到伤害,骨折,摔破头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家长和老师们总不厌其烦的教育他们,但是效果不明显。
其实,在孩子上一二年级的时候甚至更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让他们去体会什么是危险,什么是疼痛。小孩子经常会摔破腿,扎疼手,这在某种角度来看其实件好事情,孩子在受了伤之后才会真正的明白应如何避让危险,他们才能够生活的更安全。三四年级的孩子基本的道理都懂了,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总是和道理脱节,这就是因为他们得到基本都是间接经验,亲自实践的机会很少,所以对于大人的话也不那么在乎。如果您的孩子已经上了三四年级,却仍然没有安全意识的话,家长就要马上着手让孩子去体会危险,从而增长安全意识。
比如,可以利用休假日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当孩子高兴的忘乎所以的跑起来时,您要减少对他的保护。当孩子绊倒了,磕疼了的时候,您可以去问问,刚才磕在哪了,怎么磕的呀?孩子在描述的过程中就是在吸取教训了,以后再跑的时候就他知道要小心,要看路了。
再比如,现在很多小区里都有健身器械,孩子都喜欢去那里玩,但是他们往往不会按照规范的动作去锻炼,而是别出心裁的做一些危险动作。如果您的孩子也喜欢这么做的话,您可以亲自带他去几次,然后告诉他应该如何去锻炼,当孩子上去练的时候,您同样要减少保护。(一般来讲在家长看护的情况下孩子出大危险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可能出现一些小的危险)当孩子因为没有听您的话而受了小伤的时候,您要表现出很心疼很难过的样子。此时,孩子才明白什么叫听话,他才会因为看到您难过的样子而学会要体贴大人,从而保护好自己。
有些家长,尤其是隔辈人总是怕孩子出危险,千方百计的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总是要去保护孩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清楚,孩子的危险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就像小动物一样,他天生就有躲避危险的本能。之所以现在有那么多孩子经常做一些莽撞的事情,经常受伤,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孩子慢慢丧失了这种危险意识,从而面临更大的危险。所以,我要告诉家长朋友的是,危险是时刻存在的,是不容回避的,我们只有让孩子学会如何去降低危险,如何去规避危险,他才能生活的更安全,也更让我们大人放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