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欣赏一部音乐作品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雷默说:“如果可以用一个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的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特征,那就只能说这个领域正力图成为‘审美教育’。”他还说:“如果音乐教育要成为音乐教育,并同时成为审美教育,它的起点必须是清楚地理解音乐的审美本质和审美价值。”从上面的话中可以看出,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因此,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而在实施审美教育的全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基本的任务之一。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成为落实审美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
审美能力的培养,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了解音乐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外,还要引导学生参加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评价能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下面笔者就谈谈在音乐欣赏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细心聆听、学会感知
音乐欣赏活动离不开人的想象联想、情感体验。而想象联想、情感体验的前提是人的感知觉。感知是一切音乐欣赏活动的心理基础。所谓感觉指的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传入神经的传导作用,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传入神经的传导作用,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整体反应。”可以说,感知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形式。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需要审美主体有捕捉审美对象的所蕴含的审美信息的能力。只有当人的听觉器官从纯生理器官上升到审美器官的高度,才真正成为一个能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的人。
然而,人感知音乐美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去发现、探寻音乐作品中的美。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旋律、曲式、速度、力度等来表现艺术构思,通过听觉引起人们生理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反应,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美国当代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科普兰在其著作《怎样欣赏音乐》的扉页上写着:“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在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音响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欣赏中一切感情体验与形象联想都要以音响感知为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