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做了点点尝试:
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教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召学生,教师要用高尚的行为教育学生,用真诚的语言感染学生,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教师的为人处事、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比语言的教育更直接,比活动的教育更持久,比书本的教育更全面,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言慎行,为学生做好表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数学教育中实施德育的目的。例如:带领学生大扫除时,我与学生一道擦窗子,抹电扇,重活我领头做,有危险的工作我单独干,这样大家个个积极干,总会出现热火朝天的场面。锻炼时,我与学生一同打球,做游戏,赛跳绳,人人都会积极参加锻炼。升国旗时要求学生站正行礼,我首先自己严肃认真,站在队伍里我就端端正正,学生也就自然照样守纪律了。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记得有一次,小预备铃声响了,我象往常一样,拿着书往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门口,原来喧闹的教室“刷”地一下就安静了。看得出这里刚发生一场“战争”,教室门边的一大块地上到处都是纸屑,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问是谁扔的,弯下腰就开始捡起来。孩子们慢慢聚拢来,一个,两个,三个,大家一起动手,教室很快就干净了。我什么话都没说就接着上课了,整节课上,同学们都很认真,教学效果很好,下课后,两个坐在门口的学生主动跟着我进了办公室,承认了错误,表示了改错的决心。(原来,他们为了一点小事闹起了矛盾,互相撕了对方的本子,并赌气的扔了一地)。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我们不但要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结合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