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施工中消耗材料的管控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摘要: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对于盾构施工企业来说,如何通过管理压缩材料成本,成为了可控的增加企业利润的手段之一。梳理材料管理环节,使其得到有效监控,是材料控制的关键。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则是盾构施工过程中材料管控的源头。关键词:盾构施工,成本控制

摘要: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对于盾构施工企业来说,如何通过管理压缩材料成本,成为了可控的增加企业利润的手段之一。梳理材料管理环节,使其得到有效监控,是材料控制的关键。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则是盾构施工过程中材料管控的源头。

关键词:盾构施工,成本控制,材料, 现场管理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出行压力增大,各地对地铁线路运营需求的增加,盾构法施工快速、稳定、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优势得到体现。需求的增加导致施工企业日益增多,低价竞标、低价中标越来越多。而低价中标反过来给施工企业留下的利润空间减小,生存压力增大。所以,如何深挖内部潜力,节流减负,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当下的问题之一。所谓管控,说简单就是两个词:管理与控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的材料管控措施,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偏差。本文将就现场消耗材料的管控做初步探讨。

1现场消耗材料的构成

在现场成本管控方面,可以将人力成本、机械折旧等因素排除在外,采取上游无关性策略,侧重点仅限于材料本身。基于上面的原则,盾构现场消耗材料划分为以下几种:盾构材料、注浆材料、防水材料、周转材料以及零星材料。

2消耗材料定额的确定

作为核算的基准,消耗定额必须在开工准备阶段完成。消耗定额的确定不能只是材料部做出。材料部门要协同工程、施工等相关部门就本区间的实际情况做出定额。比如轨枕的铺设距离,就需要根据线路的坡度、弯度做出;盾尾油脂及HBW、EP2的定额,就需要根据区间地质地层条件、设备的运转性能才可以做出。针对正常施工情况、特殊地质状况,需要做出不同的消耗定额。注浆材料同样应做出不同地质条件的相应配比,搅拌站要严格执行。

在确定消耗定额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我公司在上个项目施工时,管片防水材料按合同由甲方提供,黏贴用胶水(单组分氯丁-酚醛粘结剂)当时确定的消耗定额是每环2.5公斤,超出部分由我方承担费用。在开工半个月后,材料人员发现胶水耗用超量近一倍,照此推算,我方在整个施工期间将严重超量使用,并将为此承担八万多元的额外费用。针对此事,材料人员现场跟踪防水材料粘贴,确定的使用量应为4.5公斤/环。同时根据厂方提供的每桶14公斤称重后发现,每桶实际可用胶仅为12.64公斤,据此,实际应用胶水为555桶。最终甲方采纳相关报告,将管片黏贴用胶水定额进行了调整。见表1材料消耗统计:

表1材料消耗统计

环数 1559 需求 折算(桶)

消耗定额 以2.5公斤/环计算 3897.5公斤 278.4

实际需求 以4.5公斤/环计算 7015.5公斤 555

每桶误差 1.36公斤

用量缺口 3118公斤 276.6

3影响现场材料消耗的因素

3.1现场操作及管理人员对现场消耗材料的影响

盾构施工中的现场人员主要有技术管理、设备维护和施工作业人员。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盾构施工,各部门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以及责任心,会直接影响现场材料的消耗。

比如管片拼装人员,操作技能低下将导致管片破损增加,管片修补频繁,而管片修补又直接导致修补材料耗用的增加。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尽早进行干预,开工初期就对关键岗位进行测评,不合格的予以更换,从源头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再比如注浆,完成一个班次注浆任务后对浆管进行清洗是必须的流程,否则一旦堵管,需要浪费时间、人工清理;严重的,可能导致前工序浆罐中已经打好的浆做倾倒处理,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增加注浆材料的消耗。

3.2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现象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不同于工厂化企业,大量材料堆置于场地之中,生产、仓储就在一处,现场材料的管理难度大;加之现场材料管理人员薄弱,很多材料的使用管控取决于现场施工人员的配合情况。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是材料超标使用的主要原因。要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分析,加以解决。

盾构材料中盾尾油脂等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打不完,造成桶中留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给班组配备消防铲,要求班组人员手工将桶中剩余油脂铲除倒桶,可以有效降低盾尾油脂的损耗。

在长沙六号线芙烈区间的施工中,贴管片的人员几次反应管片防水材料型号与实际不一致。经过沟通,是由于本区间防水材料分为转弯环和直线环,防水材料厂家已在材料包装上加以区分,但工人未按照包装使用。由于工人无法提供错用防水的数量,这种情况直接导致防水材料会出现后期某一型号需补充,而另一型号出现余量,属于另一类型的浪费现象。

4盾构施工消耗材料的控制措施

控制盾构现场材料消耗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项目生产成本,最大化企业利润。控制消耗材料的过程,应自项目立项开始,措施要环环相扣、始终贯穿,整个项目的全过程、生产涉及的各个过程都不应该予以疏漏。

4.1 严把材料收料关

材料入库严格要按质按量入库。材料的不合规不但会造成耗用的增加,而且极易导致安全、质量事故,应要求供货方换货处理,对于有意为之的供应商必须立即停供。对于注浆用沙,由于有方量与吨位的换算情况,在开工之处应同供应商沟通,达成双方都认可的换算比率,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修正,尽可能按阶段计量。同时针对注浆材料容易在量上出问题的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自有地磅复称,保证注浆料按质按量入仓。

4.2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的控制

材料的现场消耗控制是降低消耗、控制施工成本的核心,忽视了现场来讲控制毫无意义。控制现场材料消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完善各项规章及制度、核算机制

在材料定额制定完成后,应有针对性的对材料消耗制定完善、合理的使用制度或规章。完善的制度、符合实际的消耗定额进行配合,对用料行为加以约束、规范,对于材料管控具有积极的意义,否则,定额只是空中楼阁。针对不同的材料类型制定相关的制度,比如小型机具需要有《小型机具使用管理规定》、电料要有《电料电缆管理规定》、搅拌站要有《搅拌站操作规程》等。针对周转材料,也要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以此来保障周转材料的损耗率、周转寿命。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切合实际,易于操作,奖惩要细致,这样规章、制度的执行才能更得力,而得力的制度执行反过来又将推动规章、制度的执行,形成良性循环。有了符合实际的定额、完善的制度,还需要有相关的核算机制。核算机制中的一项功能就是对材料领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如实反映项目材料耗用情况、加强余料的再利用都有重要的作用。

(2)持续的完善、改进与定期核算

新进入盾构的施工企业,不可能一次就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与核算机制,必须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改进。材料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加强沟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材料消耗核算、分析。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有目的性的做出整改纠正措施,协调施工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对于核算方式引起的问题,需要留有完备的记录,以便在下一次核算时做出调整。

(3)加强材料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规范材料领用手续

不同于工厂化企业中的材料管理,工程企业现场的材料管理人员往往比较薄弱且管理范围大,疲于应付,经常出现“门长开,人不在”的现象。这就需要对材料管理人员要加强技能培训,同时规范相关材料领用手续,给现场材料管理人员以管理依据。杜绝“门长开,人不在”现象,使之变为“门长关,人常在”。同时,班组要加强领料人员管理,现场材料领用要通知材料管理,做到专人领料、单单记录、充分配合。对材料管理、领用人员要做到责任明确,保证材料如实使用,材料管理人员要清晰、真实的做好账务记录。

(4)材料的回收与修复

项目收尾时往往存在人员短缺,时间仓促的不利影响,给材料设备的回收工作造成困难。项目将要结束之前,应由项目管理部门牵头,材料部门同各部门提前做好周转材料、机具设备的回收准备。针对设备拆卸、吊装、运输、存放各流程做好相应的人员、设备、运输预案;针对周转材料的拆卸、吊运做出计划;针对油脂、防水类化工品进行退货、跨场调拨的前期沟通,保证现场周转材料、设备完好进入存放场地,减少化工品的非生产性损耗。

回收完成后,要尽快组织人员、材料,对回收的材料、设备进行分类整理、保养、维修,使其尽快恢复使用功能。完善周转材料、设备存放场地记录,保证下次使用时的调拨顺利进行。

5结束语

现场消耗材料的管理是材料管理的基础,对材料管理机制的形成、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盾构施工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狭小的情况下,通过现场材料消耗的控制增加成本控制的砝码,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盾构施工企业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立足现场建立材料管理机制,完善材料管理制度、措施,不断细化、优化、规范化相关制度,形成制度化、可操作的材料管理模式。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8/2/1316164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