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
一、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
环境教育对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应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环保部门积极配合的学校环境教育体系,并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各级党校开设环保培训课程,对领导干部进行环境教育和培训。深入农村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他们了解环境问题,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二、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营造珍爱环境的良好氛围
环境教育不仅仅是被动的自然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有实践活动。教育机构和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科学展览、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园,甚至成立专门的环境教育学习中心及实习中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实践活动。政府应在重要环境纪念日,如“世界环境日”,开展有创意、有影响、有效应的大型活动,激励人们积极参与,营造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等多层次的绿色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在参与中自主接受环境教育。
三、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
新闻媒体是人们获取环保信息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环保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其次是报刊杂志、互联网,再次是同事朋友议论、街头或小区宣传栏、学校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制作环保纪录片、公益广告,设立环保网站、环保论坛等形式,向公众传达环境与人类相互依存的观念,介绍环境现状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揭示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激发公众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使环保意识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使环保参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加强法律约束力,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提高环保意识可以通过教育手段,但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对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更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养成。新加坡的法律严格、罚款多,使得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非常高。中国的法律法规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加强,应对个人日常破坏环境的行为作出详细严厉的处罚规定。通过法律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必然会快速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五、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扩展环境权益是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意识,就是将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与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通过赋予人们更多更大的环境权益,增进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关注和行动。扩展的环境权益主要包括环境监督权和环境知情权。环境监督权是通过法律规定赋予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损害环境行为监督的权利。环境知情权是公民和社会组织收集、知晓和了解与环境问题、环境政策有关的信息的权利。只有公布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的信息,扩大公民对环境的知情权,才能为公民关注环保、参与环境监督和咨询提供必要条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六、充分发挥社团在公民环保意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团体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一种形式,在宣传教育广大民众、推进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团体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利用一切信息载体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将环保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如环保社团可以开展以能源与环境为主题的多个层面的立体模式的科普宣传活动,以宣传版画、影展等形式向广大民众介绍中国乃至全球的严峻的能源现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介绍环境科学知识、相关法规以及政策,将政府的决策目标、依据、推行手段及时传达给公众,使公众获得充分信息后,在实践中能给予足够的理解支持。同时,作为与公众密切接触的社团,又能将公众真实的意愿和要求反馈给政府,以便其及时修正偏颇和失误。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