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章《环境保护的经济学》。
因为普通商品的生产一定遵循成本最低的原则来组织,绿色商品的生产则多了一层环境保护的考虑,不得不偏离 成本最低 的原则。正由于这一点,环保和经济发展才有了矛盾。因为要保护环境所以使成本上升,这无疑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重视环境保护的人出高价买一件绿色商品,对他本人没有什么特殊利益,却有利于大家共同生活在其中的周围环境,所以这是道德高尚的表现。一个人买一件绿色商品等于为社会做一件好事,所以绿色商品上都有明显的标志。从绿色商店走出来的人,手里提着此种标志的包装袋,显得有点自负,因为他感到为社会做了好事,理应受到人的尊重。我相信绿色商品近年来大行其道,与人们的这种心理有关。换句话说,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觉悟提高有关。从这件事我们看到,在环境问题上要依靠道德的力量。在一般的经济活动中却要承认人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消费者应寻求最便宜的商品,生产者应追求利润的极大化。在众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可以避免经济浪费。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经济运行的自利原则提出了挑战。如果人人不顾对环境产生的后果,只求自身利益,环境问题将无从解决;相反,如果人人都买绿色产品,拒绝一切加害于环境的消费,环境保护才有希望。说到底,环境保护要靠道德而不能靠人人逐利的市场力量。小到一种普通的绿色产品,大到因为人类活动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在后一个问题中气候变暖对每个国家造成的损失是不同的,有的国家还可能从气候变暖中获利。如果强调权利和责任,强调投入和回报,气候变暖便很难有各国同意的一致行动。追究气候变暖的责任,按过去和将来造成气候变暖责任的大小来分摊对策成本,也不可能达成一致的国际协议。因为气候变暖的因果关系过于复杂,不是市场原则可以对付的,所以最后要靠道德的力量。说到这里,我们将发现资本主义经济所培养起来的道德观与传统的道德观有相当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有两点,即承认人有追求自利的权利(但以不妨碍别人同样的权利为限)和提倡物质享受。这两点在传统道德观中是没有的,甚至是加以反对的,然而在促进现代经济发展中确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环境问题的出现使这两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认可甚至鼓励的道德观点都成了问题。幸而人类的良知并没有泯灭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