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融合法律读本融入到教学
一、教师应掌握丰富的法制知识 、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你想给学生一杯水,你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必须要了解丰富的法律知识,如果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何谈在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所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是必须的,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向学生讲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小学生的向师性较强,教师的潜移默化直接影响学生发展,教师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了如指掌才能与教学有机结合。
二、抓住时机,灵活应用渗透法制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放学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又如:在进行税额与利率的教学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让学生对国家税法的了解;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的教学时,结合课本练习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在进行人民币的教学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让学生知道爱护人民币是每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借助教材潜在灵活渗透法制教育
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例如,我在教进一法时,有一道这样的应用题,12个小朋友去野炊,有一辆限乘7人的面包车,应该怎么办?在这里就可以对学生渗透有关交通法律法规。在教学有关计算土地面积中,就可以渗透我国的国情教育“人多地少”,同时可以渗透相关的土地法律法规。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一千克虽轻,但意义非凡。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是应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已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四、 巧设游戏,进行法制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等。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大家在一起讨论、思考,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是利己利人的学习,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就会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法律,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安宁。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适应、适合于我们的社会。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通过教师讲授的严谨,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例如,老师讲授知识时,力求准确无误。可一旦出现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让学生明白知错就改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更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