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1. 在《绝句》的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自读诗歌,借助插图和课下注释,在小组内说说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然而,这个环节变成了孩子们简单翻译诗句,并达成一个统一答案。我意识到,想象画面应当是一种感知过程,以诗句为基础去创造个人化的画面,而不仅仅停留在译文层面。因此,
1. 在《绝句》的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自读诗歌,借助插图和课下注释,在小组内说说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然而,这个环节变成了孩子们简单翻译诗句,并达成一个统一答案。我意识到,想象画面应当是一种感知过程,以诗句为基础去创造个人化的画面,而不仅仅停留在译文层面。因此,我在教学中存在两个误导:课本插图不能完整表达诗歌中的画面;每个人的想象都是独特的,不应局限于插图或译文。
2. 在《惠崇春江晚景》的课堂上,我调整了教学设计。首先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明确目的是理解诗句所描述的内容。在确认孩子们理解大意后,我范读诗歌,并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这次,孩子们能分享他们想象到的场景,而非仅仅是诗句的译文。然而,我注意到只有少数孩子能举手分享,大部分孩子可能并没有积极参与思考。我思考如何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
3. 在《三衢道中》的课堂上,我继续改进方法。孩子们在理解诗歌大意后,闭眼想象画面,这次我让一个孩子朗读诗歌,另一个孩子想象,然后两人交流。我发现这种方法效果更好。特别是有个孩子用手比划描述画面,这让我意识到,生动有趣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我想到可以让他们简单画画,即使技巧不高。这表明,想象画面不需要复杂的表达或高超的绘画技巧,关键在于感知文字。
总结:通过这三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想象画面”对于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古诗,还能让他们感受古诗之美。我想,这可能是让孩子亲近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一步。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该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下一篇:如何养出感恩的孩子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