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呈示部:1-121主部:1-32 A大调,连接部33-58,副部59-96 e小调—g小调—降B大调—E大调,结束部97-121展开部:122-224再现部:225-336主部A大调,副部调性回归(A大调),证明是奏鸣曲式。没有尾声。在第一和第二乐章中,贝多芬展现了自己的感情世界、自己的伦理思想,而在这

呈示部:1-121

主部:1-32 A大调,连接部33-58,副部59-96 e小调—g小调—降B大调—E大调,结束部97-121

展开部:122-224

再现部:225-336

主部A大调,副部调性回归(A大调),证明是奏鸣曲式。

没有尾声。

在第一和第二乐章中,贝多芬展现了自己的感情世界、自己的伦理思想,而在这回旋曲中,好似一切都隐藏在世俗的光彩、沙龙的雅致这个覆盖物之下,似乎年轻的狮子变得驯服了,忘却了自己的野性和独立性。但是,在一时的迷恋掩盖下,贝多芬仍是一个具有深刻感情的人!他的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概念是不会被收买的!他的内心已经在嘲弄自己的软弱和对世俗听众的轻信!整个乐章光辉有力,充满了快乐之情。

演奏注释

1. 舒畅而流丽的主要主题充满了柔和的情感,轻快优美的句子加强了曲子的表情。整个呈示部的基本力度是p和pp,出现的sf避免太尖锐不要破坏总的音量,在主要主题里,多次重复的琶音式飞掠的经过句应轻盈、优雅,上扬的时候不要渐强,不必加重音,尤其不要加重经过句中间的音。这个有充分表现力量的宽阔而又特有阿尔贝蒂(Alberti)低音的旋律,在左右手交替奏音型时是纤细、轻巧的。

2. 第一拍可用滑行的动作来弹奏这些跳跃,节奏上听起来应该是两个八分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必须立即把它放掉,不要和随后的#G音连成一个动机。

4. 短倚音应依附在那个音的拍子上。

8. 最初8小节乐段奏出后,在属和弦E半终止、属大调完全终止。所有的模仿声部都应很清楚。

9. 用新材料的属和弦发挥,sf只管低音E。

11. sf管所有的声部。

12. 做好pp的标记,低音声部是结束模仿的线条,应当明显地突出。

13. 现的乐段用主调完全终止。

16. 半小节起的连接段落应该是十六分音符进行,它是流水般的乐句,非常轻巧、透亮、柔和,不必力度变化,几乎不用踏板,但出现的四分音符必须准确地保持到底。开始的一段加固调性,而后转调到副主题的方向。

24. 到达属调的主三和弦。左手的三个三度连接是断音,变奏的部分重复加固了完全终止。

26. 极为优美的第一副主题在E大调上出现,是开放的乐句,它转回到主调的属和弦。旋律声部应当如歌p,左手带有超过八度跳跃难度较大的伴奏,应该很均匀、轻巧,同时又很清晰,使左手伴奏低音当成右手旋律的一个声部来处理。

28. sf强调了第二拍,以说明新的句子从这里开始,第一拍是结束前句的,2小节以后也是这样。

31. 注意第一拍上是波音。

33. 右手的三个音(#B、#D、#C)是过渡,下一句从切分的八度#C音开始。

35. 右手的八度(#G—A)又是过渡性的,而后的句子从切分音A音开始。

37. 主调的属和弦出现,延仲成4小节的段落,推迟了主要主题的再现。

41 接续再现了回旋曲主题,此次有些小变奏较前更为华丽。

56. 五个八分音符应突然以ff出现,直接进入近似三声中部。

57. a小调的三声中部自始至终是强有力的节奏,尽可能双手都是(staccato)弹奏第二副主题。具有歌谣式的主题是重复乐段,它焕发出精力充沛的欲望。三连音及节奏附点中的十六分音符应该弹得准确、锐利,和前面的两个主题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赋予回旋曲一种不平常的欢乐性质。sf与高音声部有关,和弦最强音是在第一拍上。

60. 这三个sf管所有的声部。

67. 调性的完全终止。三声中部调性的平行大调,即c大调的完全终止。

68. 是主题性格的激动陈述。

81. 这个插部极为(legato),始终是pp,毫无表情变化,连音和很弱代替了顿音和很强。

88. 出现了在弱拍上的突强,这些sf相当强烈,所有的sf都要肯定。

92. pp都应是突然加入,不得超出pp的性质范围。三连音以坚毅的sf流入低音域,使连接句显得有条不紊。

101. 再现部和呈示部一样是p的性质。主题采用明显的变奏手法出现,分解和弦变成了音阶,在旋律上出现了附点节奏。

117. 音乐进行加固了调性的展开。

124. 接触到重属和弦后,回到主调的属和弦。

125. 第一副主题有些小的变奏,并不再是开放的,而在主和弦上结束。

136. 尾声,回旋曲主题象是引用似的,仅出现一个乐段,后乐句离调到F大调,又从F大调回到主调燃胡。

139. 十六分音符应该轻巧地离键。

144. sf仅在高音声部里。

145. 注意左右手同时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

149. 这里的性质依然是透亮和轻巧的,弹奏时要感到有两个线条:第一动机的相互呼应;源源不断地轻柔重复八分音符进行。注意左右手的交替弹奏应是天衣无缝。

159. 这2小节准备引向下一插部,是刚毅有力的性质。

162. 跳音手法再次以那波里调性(bB大调)出现,而后又在主调上发展这个动机,同时又以华丽的演奏技巧展开了回旋曲的主题与第二副主题,创造了诗意的魅力和光辉喜悦的顶点。

169. sf在第一拍上,接着p突然出现得如此温顺、谦恭。

170. 以(decrescendo)引向pp。

174. 更加变奏的主要主题。从这里起一直是pp的性质,是明朗、轻快的气氛。

181. 重复终止。注意主和弦与属和弦每小节变换一次。

183. 应该准确地把这个(trill)弹出来。

184. 引向f的(crescendo)以及(diminuendo)应该做得明显。

186. 最后2小节要弹得优美如歌,不必渐慢,弱奏而平静地结束。

第三乐章

这段快活的诙谐曲给前后乐章带来了很大的对比。它是根据轻巧谐趣的琶音动机写成的,很好地代替了小步舞曲,同时也证明了一种创新,事实上是用嬉闹、幽默的因素来活跃奏鸣曲体裁的整体。这是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中最初使用诙谐曲的乐章。

此乐章的诙谐曲主部织体剔透轻盈,包含了许多力度对比。可爱的俄国民谣风中段,是由音域狭窄的音阶式动机固执地反复并与前后段的音乐形成对比。再现部分是第一部分一点不变的重复,这种重复的手法正是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所常用的手法。

演奏注释

1. 诙谐曲的主部由三个基础乐型组成。主题以轻妙的动机开始于A大调,前3小节的强拍(四分音符)要与随后的音符连成一个句子,前后乐句的开始是对比的,由属和弦呼应主和弦。第一拍和第二拍上的四分音符应该在后面一拍开始以前就离键,使得这个多情的主题显得粗犷、率直、轻松、活泼。

2. 左右手交叉的休止符应确实做到,其终止是半终止、完全终止。

3. 用动机发展,随后是用新材料的乐句。

9. 乐句从#g小调开始,并在该调用完全终止结束。

19. 似乎是重复乐句,但不是从头至尾地重复,不是转回主调A大调。中音声部的保留音要勾画出来。

25. 属和弦上开放着。

26. 在这个休止小节中,(rallentando)还继续着。

27. (a tempo)用一个4小节主题性格的力11固部分来补充,从第一拍开始,音乐换上一副新面貌,仿佛蒙上了一层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8/2/131336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