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的推文怎么写
采访的推文怎么写,采访型推文是一种易学难精的类型。问题设计需要很高的技巧,才能准确传达出采访对象要呈现的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写一篇采访推文。
一、提纲的罗列
提纲的内容,包括在宏观上要达到目的、要传达的信息、想要达到的效果,以及这些是否与软文营销的目标相一致;微观上的软文结构、采访的话题和语言形式。
软文营销的目标永远只有一个,即曝光品牌和提升销量。提纲的罗列必须围绕这一目的进行,否则就不是采访型软文。在此基础之上,要达到的目的通常包括塑造形象、推广和文化理念的沉淀;而要传达的信息则有企业(个人)的理念、产品(个人作品)的基本尺乎介绍和对于读者的用处。
二、背景的交代
采访的目的,在于将采访对象的形象,生动完整地呈现出来,方便更好理解和更容易接受。因此,就需要对采访的背景言简意赅地陈述出来。
那如何才能言简意赅地交代清楚背景?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具体上有所差异。如果采访对象为个人,就需要介绍清楚他最具代表性的身份和事迹(或者荣誉),然后交代为何进行这个采访;如果对象为企业,则需要介绍一下所在行业的背景和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需要交代清楚采访的缘由。
通常来说,这部分的字数在150-300字之间为宜。
三、话题的设计
这是软文营销采访型软文最为重要的一点,话题设计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整体水平的高低。
话题的设计,通常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考虑:
1、联想式。通过抓取采访对象代表性或者显著性的特点,展开联想。
2、表现式。表现采访对象具有的才能和爱好,引发对象的感情共鸣。
3、回忆式。从采访对象某一时期的经历入手,拓展采访的空间和时间。
4、单刀直入式。抓住读者存疑并求释疑的心理,向采访对象直接提问。
四、引导型问题
这种类型多为叙述性的问题,通常出现在开头,为的是引导出采访的核心,和告诉读者接下来的内容是什么。有的时候,为了控制节奏,也可以适当在内容中穿插几个。
问题模板可以有以下几种:
人们常说,()变了,()落伍了。那么您为什么还要()?
您的名字是(),这个名字有什么涵意?
您目前对自己有什么看法或感觉?
面对()的变化和发展,作为一名(),您对于()有什么样的感触或者看法?
很高兴能够对您进行()采访,我们想通过您了解到(),您能发表一些关于()的看法吗?
五、回忆型问题
这种类型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起读者的兴趣,也为了提升内容的深度和可读性。出现的频率不宜太多,通常在1-2个之间;而且出现的位置最好在中间,这样可以再次调动起阅读的兴趣。模板如下:
在()时您对于()有着什么样的人样,为此都做过些什么?
您记得()发生过什么大事/印象深刻的事?这些事与您从事/投身/致力于()有什么关联?
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在()的路上,是否有过非常沮丧/黑暗的时期?这种时期对您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困难/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总会有人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在您的经历当中,给予您帮助的人是怎样的?
您在()曾经说过,()时候最(喜欢/感兴趣/醉心等)的是(),这对您现在从事()有没有什么影响?
六、关键型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承载这传达核心信息的使命,能不能达到软文营销的目的最为关键所在。因此应占据最大篇幅的内容,对于问题的设计也应尽可能言简意赅。根据采访对象不同,模板上也有所差异。
采访对象为个人:
我陵源悉们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种困难)等,在这其间,一定遇到不少()。是什么信念支撑你无谓地面对这一切?
()的.时间真是一晃而过,想必()生活一定给您留下了()的回忆,能不能用一段简短的话来概括下自己的()生活?
这项(工作/职业/行业等)需要的()同别的(工作/职业/行业等)有什么不同吗?
您是如何看待()的?在您个人看来首先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成为()?
就您的()而言,您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对()有怎样的影响?
采访对象为企业:
现在(市场/行业等)上,相同类型的(产品/服务/技术等)已经有很多了,而且有的做得很不错,您们是凭借()从中突围的?
现如今是()时代,但是()同时也具备很大风险,您倾向于()?
(产品同质化/假冒伪劣等)情况越来越突出,对此,您们有什么()措施?
推出这项(产品/服务/技术)的初衷是什么?想给(消费者/市场等)带来什么()?
在()的过程中,您们遇到了()?又是如何解决的?
七、结束型问题
提出这种类型的问题,就意味着采访到此就要结束了。这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模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您今后的打算是怎样的/有什么新的目标?
很感谢您能接受这次的采访,对()说一下您的()吧!
如果让您给那些()的人一些建议,您会提什么?
您认为您的()将来(趋势/发展方向等)如何?
采访的推文怎么写2
做好一篇人物专访类公众号文章,丰富、准确、深度、独家的信息和主题鲜明、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提纲是必备的要素。如何做好采访,获得充足的素材;如何根据提纲整理素材,搭好灵活、协调的骨架;如何写出有风格有传播力的文字,完成一次有效的内容传播,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哪些人物信息适合公众号传播
1、被采访者的重要经历与成就。对于被访者来说,无论在任何时候,对自身的重要经历和成就往往是记忆犹新的,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乐于讲述这些内容,因此这些信息是易于获取而且较为准确的。对于采访者来说,就这些内容设计问题会更加便于交流,同时也会使被访者处于一种积极表达自己的状态,利于在后面提出其他问题。当双方都处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的信息也就相对更多更真实,可以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而对于读者来说,一个人的重大经历、转变与成就往往更容易吸引眼球,带动情绪上的共鸣,也就更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这篇文章。
2.被采访者的爱好与故事。在人物专访中,采访者不能做出带有引导性的报道,否则就失去了专访的意义。因此,要在客观准确的基础上丰富被访者的精神形象与内心世界,需要一些其他信息来补充。通过对被访者兴趣爱好与生活中故事的描绘,可以从多个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被访者的形象、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让读者可以在客观准确的事实基础上对人物形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象,而且让文章不空泛,拉近了读者与被访者的距离。
二、如何整理采访信息
1.将素材转化成文字。在采访中,采访者会用到许多设备,通过多种渠道来记录采访的内容。通常会用录音、摄影、文字笔记等方式来记录。在后期的素材整理中,采访者需要把这些与采访内容相关的素材认真仔细地转换成文字记录下来,因为是人物专访类的采访,所以内容不可轻易删减以免丢失重要信息。要把关键内容记下,方便后期写文章的时候查找。
2.对采访素材进行回忆与补充。在采访过程中,由于采访对象、环境背景、时间地点等原因采访者往往来不及将全部内容记录下来。这就需要采访者通过临时观察与随机应变来补充。比如在采访中,采访对象偶然说到一些与采访主题不相符的内容,例如“女儿六岁了”之类的“边角料”,可能没来得及用采访设备记下来,但是采访者可以记在心中,在整理的时候根据需要采用,以丰富素材内容。
3.仔细审核,查缺补漏。对于人物专访类的素材,整理时要做到逐字逐句地核对检查,将内含信息进行审查和确定,认真仔细,不可一目十行。当遇到不确定或错误的信息时,要标明并且及时更正。将采访素材整理后,采访者会发现一些含义不清的地方或关键信息缺失的情况,这时需要再次进行采访来完善素材内容。遇到某方面的信息和内容不足、零散时,可以应用一些二手资料来补充说明。整理者可以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等途径来搜索更多更具价值的信息加入到素材中,以便后期梳理编辑。
三、如何完成文章
1.运筹帷幄,提纲细化。在将素材写成文章的过程中,采访者首先要做到将素材内容、逻辑脉络、先后顺序、重点细节以及文章主题与背景熟记于心,做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在写文章之前,首先要根据素材列出写作大纲和标题分类,在大纲中理清写作顺序与脉络,将文章分成不同的部分和主题,然后将具体内容注入其中。这其实就是一个将写作大纲细化填充的过程。
2.依据提纲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