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德网怎样改变现代社会道德滑坡的情况
改变现代社会道德滑坡的情况,提升国民道德水准,重建合理道德规范与重树道德权威,需要从古代道德秩序的良好运行出发。在中国古代以及近代,由于大多数人属于文盲阶层,他们基于有限的知识,坚信存在一个高于一切的主宰,监督着人的一切行动,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和道教的地狱受刑说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在这一约束下,人们自发形成一套个人及社会的思想、行为规范,即道德。道德体系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改进和系统化后,通过强制力量逐渐成为高于一切的约束性存在。道德发挥强大作用的环境由群众主观心理与统治阶级的客观举措共同提供,保证了道德水准。
在现代社会,不能忽视传统道德中的“糟粕”部分,也不能仅因知识水平提高与经济快速发展而简单归咎于道德滑坡。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视角出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改变恶劣的道德现状。在市场领域,应传播社会公德,避免将其作为损人利己的工具,同时确保法规契约为公平尺度,具体进行道德评价。市场交易中的利益交换,一方的损益常与另一方的增益相等,因此,应避免使用抽象的公德尺度笼统指责某方为“损人利己”。
在公共领域或政治生活中,社会公德常常成为寻租和腐败的土壤,例如,家长求救时被要求支付报酬,孩子落水无人救助等现象。这一趋势导致道德水平严重下降,市场原则被当作道德准则自觉认同,使得损人利己行为感受不到道德压力,甚至被道德舆论容忍。这种道德错位,使寻租受贿行为不仅不受谴责,甚至被赞扬,严重威胁社会道德。
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德并非不可同步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道德觉悟,明确不同社会关系与道德规范的界限。现代人应善于在不同社会身份间转换道德角色,如商人市场交易中的利益追求与市场之外的慷慨大度,国有企业干部在企业与党的不同身份下的道德行为。通过大力宣扬合理的道德知识与普及各类道德规范,让人们的行为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同时,提倡个人高尚品德与良好社会公德的紧密结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市场领域,应坚持社会公德,避免将其误用为损人利己的工具,同时确保法规契约为公平尺度,具体进行道德评价。市场交易中的利益交换应以公平为准则,避免抽象的公德尺度的滥用。继承和传扬合理的道德理念,纠正错误观念,建立统一规范的道德体系,以自强不息、敬业精神与团结互助凝聚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情感依托、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共产主义为理想境界的精神归依、现代人际观、处事原则和现代道德理念为基础,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扩展资料
中华道德网是一个弘扬道德主旋律的公益性网站,成立于2006年8月1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