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教育管理模式,分析当前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
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策略
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存在不适应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当转向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教育管理事业的进步。
一、“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强调将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视为管理的核心,以关心、尊重和发展的视角看待教育,充分挖掘人的潜力,使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
1. 管理观念落后
当前,许多小学的教育管理观念较为陈旧,管理模式与学校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导致管理模式僵化。在这种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学校仅依据上级文件制定和推行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主要约束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行为,而学生和教师并未参与到制度建设中。学校管理者认为教师应专注职业操守,学生应专心学习。面对学习成绩不佳、性格独特的学生时,学校领导和教师往往遵循规章制度,放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限制了师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2. 缺乏素质教育
许多学校仍然坚持应试教育,偏离社会实际需求,出现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应付考试的现象。学校管理模式传统,过于重视智力发展而忽视品德培养,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创新能力低。
3. 缺乏民主管理
很多学校的民主管理仅流于表面,当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无法捍卫自身权利,只能被动接受学校和管理者的教育。
4. 师资力量薄弱
许多教师未能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未能及时更新。学校管理团队培养制度不完善,学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政和教育管理工作混乱。
5. 评价制度不完善
许多学校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教师教学成果主要依赖领导评价和学生考试成绩。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不惜一切代价增加课业量,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发挥,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被动学习。对待小学生,学校不应过度依赖制度约束学生,但家长、教师和学校普遍偏好成绩优秀学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策略
1. 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氛围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氛围,重视文化视角的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为师生创建一个开放、服务和专业的校园环境。对教师,鼓励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采纳教师合理建议,为师生构建一个交流自由的校园。对学生,教师应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根据学生阶段特征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2. 创建校园文化
在学校管理中创建校园文化,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师生素质和办学特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小学教育发展。通过举办科学、教育、观赏活动,如校园科学站展览,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和学生作品,激发师生学习热情,提供人文关怀,创建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同时,处理好师生关系,提升学校凝聚力。
3. 教师应宽容待人
教师对学生应富有爱心和宽容,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尊重的交流关系。面对小学生追求个性、学习不稳定等问题,教师应做好思想工作,避免严厉惩罚,以爱感化学生,培养正确学习态度和习惯。
4. 人文化管理学生
小学生思想观念单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发展有空间。学校应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关注学生个性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创新热情,促进全面发展。
5. 人文化管理教师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者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参与管理活动,发挥管理者主动性。
四、结语
小学教育管理应向科学、全面方向发展。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促进小学教育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