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掌握下属的心态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领导与下属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是领导通常运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实践证明,通过个别谈心,上下级之间可以增进了解、加强友谊、消除误会、解开疙瘩,改变那种“见面不见人”的状况。通过谈心,交流了思想,交换了看法,统一了认识,增强了团结,也为搞好各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领导与下属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是领导通常运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实践证明,通过个别谈心,上下级之间可以增进了解、加强友谊、消除误会、解开疙瘩,改变那种“见面不见人”的状况。通过谈心,交流了思想,交换了看法,统一了认识,增强了团结,也为搞好各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谈心还有利于活跃民主生活,造成一种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团结融洽的局面,有利于解决上下级之间的各种矛盾,从而进一步发挥领导和下属两方面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取得谈心的最佳效果呢?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掌握对方在谈心时的心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谈话对象总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只有掌握这些心理状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属在与领导谈话时常常具有的心理状态如下:

1.试探心理

领导找下属谈话时,下属因不知谈话内容究竟是批评还是表扬,是了解情况还是布置任务,是调动工作还是提拔,等等,所以,在谈话开始时,下属常常抱着揣测、试探的态度,对领导察颜观色,试图了解领导的真实意图。

2.戒备心理

这种心理常出现在下属犯了错误或者没有完成领导交办的事情的时候。这种人,领导一找他谈话,常常在脑子里建立“防御态势”。因而谈话时十分拘谨,有戒备之心,说话比较小心谨慎,不愿正面回答领导的发问,担心领导过重处理自己,或者从此不信任自己。

3.恐惧心理

有的下属犯了较大的错误,预感到后果严重,坐卧不宁。也有的在领导面前,第一次办事就出了问题,担心从此领导不信任,也弄不清自己该受到何种惩罚,心乱如麻,七上八下。

4.对立心理

有的下属因为受过领导责怪,就对领导心存意见,认为领导有意整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因而产生一种对立情绪。表现在谈话时不正眼看领导,不愿回答问题,采取敷衍态度,想尽快结束谈话。如果下不了台,就大动肝火,当面顶撞吵闹,使谈话无法进行。

5.轻视心理

有的下属根据过去的接触,或平时工作的观察,认为某个领导没有水平,如果正碰上这位领导找他谈话,这时下属可能会表现出轻蔑的态度,满不在乎,认为谈话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帮助和好处,白白浪费时间而已。

6.佩服心理

由于领导具有较高的威望或高超的领导艺术,使下属折服,他在谈话时就会表现出钦佩的态度,对领导的话洗耳恭听,仔细琢磨。领导谈话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经验,深刻的哲理以及渊博的学问,使对方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7.懊丧心理

这种人平时好强,希望做好工作,得到鼓励和重用,但偶尔做错了某件事情,受到批评,于是心情懊丧;或者由于领导不了解下情,批评不符合事实,使其受到伤害,但又不好解释,只得忍气吞声,在谈话时,心事重重。

8.激动心理

有的人思想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旦通过谈话,领导解除了他的思想包袱,他就会感到宽慰,心情非常激动;有的人有了某种过错,领导非但不指责,反而进行诚恳的帮助,甚至自己承担了责任,于是他内心激动不已,感到领导是明白人;或者受到委屈时,领导能明辨是非,此时他会感到领导真正了解自己,也会表现出激动的神态。

在实际生活中,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而又变化多端的,因而在谈话时的心理状态也不可能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心理的综合反映。所以在谈心时,要善于掌握各种心理,对症下药,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8/2/1310762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