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论文
在200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加强,同时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形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首先,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影响了就业的增长空间。尽管如此,由于我国GDP仍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就业需求增长的基本环境并未受到太大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对就业需求的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金融危机对行业就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社会金融海啸,从而引发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我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冲击不可避免,尽管资本市场“防火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冲击程度。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也受到明显冲击。
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权益未得到妥善保护,引发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劳动事件。2008年起,我国颁布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为劳动就业权利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法律环境。与此同时,就业保护法规的集中出台,使劳动力成本短期内迅速增加,这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不利影响。
国内重大自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喜忧参半。年初的雪灾和年中的地震短期内对就业不利,但国家对灾后重建的投入必然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反,北京奥运会在开幕前对就业形成了利好,但奥运会之后,与奥运相关的领域就业自然会下降。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首先,大学生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能力如何?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短期内超出需求增长,劳动力市场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升级,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然而,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地区间和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时期内,地区性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这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尽管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困难,但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前景总体上非常乐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空间。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此外,高等教育改革将逐步改进大学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