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名老师,我该如何管理班级
1.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
2.班主任对学生的“严”要有度
在育人实践中,一些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度,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严而有格”也就是说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要“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一定要有分寸。如果老师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写批语,势必会严而无果,甚至事与愿违。
3.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
班级风气犹如班级之灵魂。班级风气积极向上,学习风气自然就你追我赶、比拼赶超,班级各项工作肯定也会蒸蒸日上。然而,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并不是自然形式的,而必须要依靠教师借助于各种管理手段积极营造。当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被教师营造出来之后,各项班级工作就会变得井然有序。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比如说,在周会课上,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对一些好的现象给予表扬与肯定。对于一些不良的苗头,教师一定要及时指出并责令改正。长此以往,班集体中就会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班集体就会变得风清气爽。
4. 事无巨细的班级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班级更是如此。没有清晰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事无巨细的班级制度是学生行动的指南。如果一个班级制度不明确、不细致,班级中的学生自然也就会自由涣散、随心所欲。反之,如果一个班级有事无巨细、操作性强的制度,那么,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就都会以这些制度为准则、为指南,不断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行为。
鉴于班级制度在管理班级方面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一定要在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细致的班级制度,为学生的行为规范指明方向。比如说,结合班级实际状况制定清晰明确的班级制度,随着班级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当然,教师还必须要依靠热情负责的班级干部来落实这些班级制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