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成本核算方法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随着绿色经济在越来越多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受到各国的重视。环境成本理论认为,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投入的一部分,在衡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时应把资源环境成本考虑在内,资源环境成本越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越低。近代以来,发达国家快速工业化实际上是建立在

随着绿色经济在越来越多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受到各国的重视。环境成本理论认为,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投入的一部分,在衡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时应把资源环境成本考虑在内,资源环境成本越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越低。近代以来,发达国家快速工业化实际上是建立在对资源环境无价利用的基础上,以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而取得的[41]。其后果是夸大了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为表征的经济增长。为了提高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和推进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必要对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进行核算,以价值为度量来表示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大小,同时对传统GDP进行修正。

国际上对经济发展环境成本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尝试定量测算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生态需求指数的概念[42]。1972年Tobin等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主张应该把都市中的污染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从GDP中扣除。1990年,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墨西哥率先开展了绿色GDP核算,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43]。1993年联合国统计署与世界银行合作将环境与资源成本纳入修订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框架中,推出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账户(SEEA)体系[44],标志着绿色GDP在世界范围内的正式确立。挪威、美国、荷兰、德国、芬兰等国家先后建立了绿色GDP核算体系,开展了自然资源核算、污染环境损失成本核算、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1996~1999年,北京大学对开展了我国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建立了我国国家尺度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框架[45]。中国环境规划院等完成了2004~2010年全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核算内容基本遵循联合国发布的SEEA体系,但不包括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核算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增长,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压力日益增大。

环境成本核算通过量化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货币化关系,可以为制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基础依据。由于对绿色GDP核算存在不同的认识,很多国家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未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绿色GDP核算在实践层面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有部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价值核算在技术上存在困难,核算方法繁多,不同方法测算的结果缺乏可比性。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8/2/1309606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