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暴雨是如何计算,“百年一遇”暴雨有哪些
经常听一些的电视剧报道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或者是“百年五十年一遇的大雪”之类的新闻,真的是五十或者是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大暴雨?很多人都发出质疑,在这一百年中肯定会出现不少的暴雨天气。是怎么定义真的是一百年才出现的呢?其实这个所谓的两百多年一遇的说法,纯粹是胡扯淡。
百年一遇暴雨是如何计算
今年是个“N年一遇”之年!刚进2010年北方就迎来“几十年一遇”的大暴雪,接着西南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旱,现在全国各地纷纷迎来“多少年一遇”的大暴雨,媒体报道从南到北多条河流最高洪峰“千年一遇”……有网友抱怨近年来,“N年一遇”频频出现,人们看到审美疲劳,甚至怀疑它是顶逃避责任的“堂而皇之的帽子”。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问:“N年一遇”到底是算出来的还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不是哪里都能使用“N年一遇”?N是不是可以无限放大到几千几万?
根据当地很长时间的水文历史记录,可以计算出某量级的洪水在这个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也就是洪水重现期。如果某量级的洪水重现期为100年,则表示当地发生此量级洪水的概率为1%,就是俗称的“百年一遇”洪水。政府在确定当地防洪建设规模和等级时,要参考重现期。这样可以有效防洪的同时,避免过度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重现期”要假定“历史会稳定重现”,而气候变化可能会让一个地方百年间“沧海变桑田”。在防洪抗旱决策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计算“重现期”,也应该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考虑进去。
洪水重现期的计算并不困难。在2007年高考中,湖南省的文科数学卷中就有这样一道题,要求按照某河流水位概率分布图,计算出该河流平均至少一百年才发生一次的洪水最低水位。这道题算的就是该河流“百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历史记录和统计方法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因此N一般只取个大数,例如五十年,一百年。“N年一遇”针对的也是某个特定地区。长江流域某支流的“五十年一遇”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