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友会的组织刊物
为增进复旦大学与海内外复旦校友的广泛联络与沟通,展示复旦人的风采风貌,复旦大学校友会、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校友联络办公室策划编印了面向全体复旦校友、师生及各界友人的杂志——《复旦人》。
刊物报道海内外复旦校友的生活、成长历程,介绍复旦大学各地校友会丰富多彩的活动,讲述复旦故事, 记述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汇集复旦新闻,搭建海内外复旦校友与母校进一步沟通联络的平台。通过《复旦人》彰显复旦品牌,弘扬复旦文化,努力打造传播复旦精神的校友刊物。 杰出校友奖
为了表彰复旦校友为国家,为人民,为母校做出的重大贡献、争得重要荣誉,复旦大学决定在复旦大学最高荣誉“复旦大学校长奖”中特别设立“杰出校友奖”。
“复旦大学校长奖”旨在升华大学氛围,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该奖不仅奖励那些为复旦争得极高荣誉的个人和团体,而且奖励那些勤勤恳恳在教学、管理和实验岗位上尽心尽责几十年如一日的人,奖励那些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奖励那些关心百姓疾苦、勇于献身的人,奖励那些为学校争得荣誉的优秀校友,奖励在方方面面体现和丰富复旦精神的人。
2006年,已85岁高龄的台湾老校友倪德明先生,在子女的支持下将个人多年积蓄人民币300万元注入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用于“复旦大学校长奖”。倪老先生一生勤俭,但在资助母校教育事业上,他却十分慷慨。对此,他表示:“我之所以能投身银行业,全靠复旦当年对我的培养。如今,复旦正在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尽一分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 奉献社会、回报母校是复旦校友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精神传统。报效祖国、造福人民,成就无愧于母校的业绩,是回报;有了事业,有了财力,奖掖后生,捐资办学也是一种回报;离开母校,仍然不忘复旦传统、牢记复旦精神并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更是对母校的回报。
多年来复旦校友心系母校,在各个领域、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回赠于母校。母校亦希望通过做好校友服务工作,竭诚维系母校与校友间的深厚情谊。
校友基金目的在于奖励为校友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及个人;组织开展校友论坛、校友返校活动;组织和开展校友工作研讨活动;资助地方校友会开展活动;支持出版校友刊物;筹建校友俱乐部等。
复旦大学校友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总 则
为弘扬复旦人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加强母校与校友以及校友之间的联系,推动校友联谊活动,促进校友团结互助,发挥校友会组织力量服务社会,奖励为复旦大学校友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为更好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友活动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广大校友的倡议下,复旦大学校友联络办公室特发起设立“复旦大学校友活动基金”。
第二条 校友活动基金管理机构
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校友联络办公室负责校友活动基金的管理。包括负责校友活动基金的募集和日常事务性工作,负责提交年度报告,发布捐赠信息,公布上一年度校友活动基金的使用情况。
第三条 校友活动基金主要来源
1.学校正常拨款;
2.各地校友会的捐赠;
3.在校师生员工个人的捐赠;
4.复旦龙卡接受的捐赠;
5.海内外校友的自愿捐赠;
6.其他。
校友活动基金根据“自愿奉献、数额不限”的原则进行捐款。
第四条 校友活动基金使用范围
校友活动基金的捐赠额完全用于校友工作。校友联络办将根据校友活动基金数量,用于支持以下项目:
1.联络校友,收集校友信息,维护校友信息数据库;
2.组织和开展“校友论坛”、“校友沙龙”、“校友返校日”等校友活动;
3.组织和开展校友工作研讨活动;
4.组织在校学生开展校友联谊活动,聘请学生助理从事校友工作;
5.校友网站更新的技术支持和校友刊物的组稿、印刷和发行;
6.适当资助地方校友会开展活动;
7.按照捐款人意愿实施的资助项目;
8.服务于复旦校友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 校友活动基金财务管理
校友活动基金的管理按照“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校友监督”的原则,在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立专项基金,单独设帐管理,专款专用。接受捐赠后,向捐赠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捐赠收据,并登记造册,录入校友信息数据库。并可根据捐赠人的意愿,签订书面协议,以明确捐赠用途、捐赠金额等。
复旦大学校友联络办公室每年向学校和广大校友汇报一次校友活动基金的使用情况及财务状况,每年通过校友刊物和校友网站予以公布,并报复旦大学档案馆作永久保存。
第六条 校友活动基金捐赠鸣谢方式
凡为校友活动基金捐赠,在捐赠人不反对的情况下,复旦大学将以下列方式向捐赠人致谢:
1.凡捐资者均在校友网站和校友刊物上予以公布;
2.捐资在100元以上者,颁发捐赠证书;
3.捐资在5万元以上者,颁发捐赠证书、纪念牌;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