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才能成长为思考性学术专家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语文教师的学术的基础在于“语文”。语文教材是通过一篇篇选文来承载教学内容,通过练习系统、助读系统等提示教学内容的,但具体的教学内容还要靠老师去挖掘和提取。靠什么呢?还是要靠文艺学,语言学、读解学、写作学等语文科的本体知识。例如,这次参赛的高中组的石家庄市4

语文教师的学术的基础在于“语文”。语文教材是通过一篇篇选文来承载教学内容,通过练习系统、助读系统等提示教学内容的,但具体的教学内容还要靠老师去挖掘和提取。靠什么呢?还是要靠文艺学,语言学、读解学、写作学等语文科的本体知识。例如,这次参赛的高中组的石家庄市42中李毅老师执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教给学生文章批注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学生积极参与研讨。通过“引车避匿”中的“避” 、“匿”两字的玩味品读,引导学生触摸蔺相如的特殊心态,感知蔺相如的大胸怀、大格局,生成精彩的教学细节。这与教师扎实的本体知识修养不如关系,教师是以良好的解读能力捕捉到了颇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出语文课的味道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浑身散发出语文味儿,一个浑身散发着文化味儿、书卷气的语文教师站在讲台上,他(她)就是“语文”。语文教师阅读、写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她)语文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师的学术还在于学习科学的知识、课程教学的修养。语文教师应该沉潜下去,研读教改政策、课程标准、研读课程教学著作,研读学习科学的理论书籍,学习专题教学相关理论,做专题学习案例的设计、分析,这样语文教师的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素养才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课堂上才能做到“让学习真正的发生”。例如,这次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的杨彬老师执教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一课,杨彬老师前一天搜集学生们的预习问题,以学生的问题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从中确定教学点,提供学习支架,变教为学,以学定教,课堂上做到了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杨彬老师理解了学习发生的原理,理解了学生,也理解了学习,这更得益于他良好的课程、教学视野。一个教师读过《人是如何学习的》等学习科学的书籍,了解一点学习科学的原理,他(她)的备课就更有可能会从“教学设计”向“学习设计”转变,他(她)和学生的课堂也就更有可能“让真正的学习发生”。 又如,初中组一等获得者广西桂林市第十一中学申治云老师执教的《狼》一课。也是初中组14节课中唯一一节学生课上生成问题,主动向老师提问的课。申治云老师抓住这个“珍贵”的机会,完成了“教学设计”向“学习设计”的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很了不起的。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够有很好的教学素养,有更广阔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科学的视野,我们就可以赢得我们语文学科和各学科对话时那种干预权的话语体系。

语文教师的学术更在于读有品质的学科“专业”书。语文老师的专业发展如果从读书的角度看,主要应该读自己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的书。如果我们能够把对唐诗的研究读到《诗论》的高度,读到“中国诗歌美学”的高度,进而上升到“文学理论”的高度,那么我们就会豁然开朗,独有心得。我们讲宋词,是不能不读叶嘉莹先生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宋词鉴赏方面的书的。 我们进行诵读教学,如果读了我国播音界泰斗张颂的《朗读学》,就会对诵读教学有更深入的体会。我们更应该读一读诸如《文艺散论》这种被我们“行话”称之为“练眼”的书。我们只有去读这些高层次的书,才能更专业,也才能更深入的完成语文学科的知识建构。

“鸳鸯绣取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为人之师,则要善于把“金针”“度”与人。语文教师的“学术”追求不在于书斋里的死学问,而是以已之学养塑造自己的学生。教师就是那个摆渡人,以能力和修养渡己也渡人。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8/2/1307267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