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长期借款会计错弊的方法有哪些
(一)长期借款的审计目标
长期借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长期借款是否存在;确定所有应当列示的长期借款是否均已列示;确定列示的长期借款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确定长期借款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列示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长期借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做出恰当列报。
(二)长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长期借款同短期借款一样,都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因此,长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同短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较为相似。长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通常包括:
1.获取或编制长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账和总账核对相符。
2.了解金融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授信情况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信用等级评估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获得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抵押和担保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和融资能力。
3.对年度内增加的长期借款,应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
4.检査长期借款的使用是否符合借款合同的规定,重点检査长期借款使用的合理性。
5.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长期借款。
6.对年度内减少的长期借款,注册会计师应检査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
7.
检查年末有无到期未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分析计算逾期借款的金额、比率和期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资信程度和偿债能力。
8.计算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在各个月份的平均余额,选取适用的利率匡算利息支出总额,并与财务费用的相关记录核对,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高估或低估利息支出,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9.检査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时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10.检查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借款费用,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11.检査企业抵押长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企业,其价值和实际状况是否与抵押契约中的规定相一致。
12.检查企业重大的资产租赁合同,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现象。
13.检查长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中充分披露。
长期借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于长期负债类下,该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扣减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后的数额填列,该项扣除数应当填列在流动负债类下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单独反映。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结果确定被审计单位长期借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是否恰当,并注意长期借款的抵押和担保是否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了充分的说明。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