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治思维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8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的思维模式。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有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的思维模式。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有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
1、学习法律知识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治思维都很重要。只有了解法律法规以及其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治思维。
2、掌握法律方法
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理解法律的方法,二是正确运用法律的方法,包括运用适用规范、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解决具体的案例问题。
3、参与法律实践
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法治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才能养成自觉的法治思维习惯。人们参与法律实践的方法有参与立法讨论,了解和反馈社会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
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公权力的行使,揭露和纠正违法行为;旁听司法审判,了解和评价司法程序和结果,提高司法公信力;参与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辩论等活动,锻炼自己的辩证能力和说服力。
4、养成守法习惯
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只有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具体问题做起,才能养成守法的习惯和法治思维。
5、守住法律底线
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任何人不能搞权大于法、以言代法、选择性执法。尤其是在关涉自身利益时,要做到自律自省、遵章守纪,不搞特权、不搞潜规则。要大力推动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以公开透明保护自己、维护法律尊严。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