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o拿督其实是什么来的
马来西亚的封衔文化复杂且独特,它不仅影响着马来西亚,还延伸到了文莱、菲律宾的棉兰老岛以及印尼的部分地区。封号不分性别,男性受册封时,其配偶也会获得相应的封衔,但女性受册封时,其丈夫则没有相应的封衔。
马来西亚的封衔制度起源于英国殖民时期,它融合了英国的授勋制度以及马来人的苏丹与联邦制度,形成了今日马来西亚普遍的封衔体系。封衔的意义在于奖励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而头衔则根据其重要性大小分为敦、丹斯里、拿督三种。
获得封衔的机会对在某个领域有杰出表现的人士来说,是一个可能,这包括商界领袖、顶级运动员甚至是外国人士。例如,华人国际巨星拿督杨紫琼,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男单球员拿督李宗伟,以及国际巨星拿督成龙均获得了封衔。
最高荣誉象征的敦,只能由国家元首亲自授勋,如敦马哈迪和敦纳吉等,同一时期限制不能超过50人拥有此头衔。丹斯里则是第二高荣誉的表征,由国家元首亲封,同时期不能超过325人拥有此头衔。拿督和拿督斯里则是最普遍的封衔,由州苏丹册封,或国家元首或州元首册封,根据具体情况不同。
拿督斯里的称呼有Dato和Datuk两种,中文翻译为拿督,但在意义上略有区别。Dato由州苏丹册封,而Datuk则由国家元首或州元首册封。拿督过去有不成文的规定,只有超过30岁以上的人士才能获得,但2008年李宗伟获得马来西亚首面奥运银牌时,这一规定被打破,25岁的李宗伟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该殊荣的人。
封衔的配偶称呼也有区别,男性受封为敦(Tun)时,其妻子称为Toh Puan;丹斯里之妻称为Puan Sri;拿督之妻称为Dakin。但女性受封时,其配偶(丈夫)则没有相应的称呼。
获得封衔的途径除了在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外,还可以通过服务社会、为国家作出显著贡献的外国人士,以及在特定领域有杰出表现的人士。如拿督杨紫琼、拿督李宗伟以及拿督成龙等,都因其在各自领域的杰出表现而获得了封衔。
在辨别真假封衔时,可以访问官方网站istiadat.gov.my进行查询。封衔虽然没有实质上的特权,但社会大众对其的认同和景仰是不可忽视的。在马来西亚,获得封衔的人士应获得相应的尊敬,不礼貌地称呼其名字而不加封衔是不恰当的。
马来西亚的封衔文化展现了国家对社会贤达及王亲贵族的尊重,也彰显了社会对贡献者的认可与赞赏。通过封衔制度,马来西亚社会鼓励个人在各个领域发挥其才能和潜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