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贫穷的原因
1950年代以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对欧洲各国地区差距问题,寄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发现了两个重要现象:一是穷国的地区差距,比富国大得多;二是富国的地区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而穷国的地区鸿沟,却在不断扩大。如何解释?缪尔达尔1957年出版的《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认为,这是因为存在两个恰好相反的“循环和积累”效应: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
一个地区发展起来后,会逐渐形成一个经济中心。其发达的工业,繁荣的商业,可以提供许多就业机会,吸纳成千上万周围地区的劳动力。而且,人一多,消费也多,周边地区的商品乘机涌入。于是,一荣俱荣,周边地区也跟着发展起来,形成新的经济中心。缪尔达尔将这种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积极影响,称作“扩散效应”。
然而,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负面作用也很大。一方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发达地区高水平的工资,舒适的生活环境,引得年轻有为的人纷至沓来。另一方面,资本趋利而动,经济发达地区遍地黄金,也会吸引投资者携金带银而来。结果发达地区便宜占尽,落后地区本来就人才奇缺、资本匮乏,这下人财两失,更是雪上加霜,结果又进一步加剧人才、资本外流。这种效应,缪尔达尔叫做“回波效应”。
经济发展起来后,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通讯设施无处不至,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信息交流快捷方便,所有这些,都将增强扩散效应,抵消回波效应。所以,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扩散效应越强,而回波效应会变得微乎其微。如此一来,地区间收入差距就越来越小。
而穷国却正好与之相反。它的扩散效应很弱,回波效应却不小,使得地区差距不但不能缩小,反而持续扩大。在落后地区,人们日子过得紧巴巴,没有多少购买力;发达地区空有产品,却没有销路,结果一损俱损,经济停滞不前。这样,对穷国而言,“贫穷就成了贫穷的原因”。
如何解决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呢?缪尔达尔认为,完全寄希望于市场,对经济运行放任自流,只能是等待累积因果过程自然结束,这会使经济发展停滞。因此,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他建议政府扶弱抑强,来个抽肥补瘦,烫平回波效应,使各地区齐头并进,共同繁荣。
缪尔达尔指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开展自由贸易,根本不是互惠互利。一旦发展中国家国门洞开,发达国家的产品就会长驱直入。结果,发展中国家会形成下降的“循环和积累”,发达国家会形成向上的“循环和积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会使它们的差距有增无减,发展更不平衡。
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能否通过资本转移和移民来解决呢?缪尔达尔对此断然否定。他认为,资本不但嫌贫爱富,而且求安稳。至于移民发展中国家难以吸引高素质移民,相反,这些国家一般是向外移民,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又影响到经济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