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点制度有何利弊
绩点考核是指高校在综合资源分配体系中,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的一整套考核体系。判断标准是绩点为王这一标准是否有利于大学生提升专业能力、获得更多发展可能性。
首先,“绩点为王”的考核体系对学生成长存在特有的利处:
第一,“绩点为王”保证了教育考核体系的效率性和相对公平性。
“绩点为王”是对学习收获以考试形式进行评定,一定程度上可以在短期内客观的反映学生近期学习的成果,也可以考察学生背后的良好品质,具有效率性。同时保证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资源基本一致的前提,具有相对公平性。
第二,“绩点为王”是基于当今高校现状做出的最优引导,具有衔接性。据中国青年调查网数据显示,当代高校学生六成考前临时抱佛脚,三成有过挂科,近八成每天自主学习时间少于两小时,再加上对所谓的“全面发展”的过度追求,而导致众多学生分不清学业与兴趣孰轻孰重。高校倡导“绩点为王”是对中学考核制度的一定衔接,引导我们在分配时间和精力时优先满足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不首末倒置,因小失大,在这过程中自律性、独立性和规划能力等也能得到塑造。
其次,“绩点为王”的弊端不根属于这个考核体系本身,并且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缩小。
第一,“绩点为王”容易造成为了更高的绩点而内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内卷并不根属于高校的竞争形式,而是根属于竞争的本质,是资源的有限性所导致的结果。
第二,“绩点为王”可能不能良好的反映出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力,但这不根属于“绩点”这个载体,而根属于教学内容单一和成绩量化内容的不合理安排。
以上两个弊端,会在绩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缩小,比如将真正考察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衡量标准纳入绩点中,而不是重复无脑拼绩点。
当今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固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可它却给予了出身劣势却仍奋力奔跑者最纯粹的证明机会,这是绩点体制下所诞生出的最纯洁的圣果。一个连专业知识的“硬骨头”都不愿啃的人,又何谈未来攻坚克难的“独木桥”呢?
综上,我方认为: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对学生的成长利大于弊。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