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资料: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合集,这些细节用法,老师未必教过你!快收藏
标点符号是小学语文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语文成绩和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让孩子了解这一知识点。
1. 句号
句末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常见错误:当断不断,一逗到底;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
2. 问号
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
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句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常见错误:句子里虽然有疑问词,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
3. 感叹号
感情强烈句和段,其中叹号常出现。
用于句子的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
示例: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
常见错误:滥用叹号;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
4. 逗号
标点符号谁最忙?逗号使用最频繁。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示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常见错误:插入语没有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
5. 顿号
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示例: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常见错误: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
6. 分号
并列句子肩并肩,不分主次紧相连。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分号时)之间的停顿。
示例: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常见错误: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分号;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却用了分号。
7. 冒号
小小冒号两个点,提示下文常出现。
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之后,表示提示下文的。
示例: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常见错误:冒号套用;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却用了冒号;冒号用在了没有停顿的地方。
8. 引号
四个蝌蚪真奇妙,前揽后抱是引号。
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示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常见错误:滥用引号;引号前后相关的标点处理错误。
9. 省略号
省略号,六个点,千言万语全包揽。
标示引文的省略。
示例: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常见错误:滥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之类"并用。
10. 书名号
书名号,前后弯,标明书籍和报刊。
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示例:《红楼梦》(书名)
常见错误:滥用书名号,随意超出应用范围。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