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史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7
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史:从统一到现代2005-04-28 01:08:08 冀忠仁德国统一后,其造船工业不仅面临全球经济不景气和来自亚洲等地区造船企业的激烈竞争,还必须应对原东德造船企业的转型和私有化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挑战。德国海军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在苏联解体之前,德国及其北约盟友的

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史:从统一到现代

2005-04-28 01:08:08 冀忠仁

德国统一后,其造船工业不仅面临全球经济不景气和来自亚洲等地区造船企业的激烈竞争,还必须应对原东德造船企业的转型和私有化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挑战。

德国海军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在苏联解体之前,德国及其北约盟友的假想敌是苏联领导的华约组织。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华约的解散,德国海军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

1992年11月26日,德国联邦国防部长批准了《国防政策方针》,将海军在和平、危机和冲突时期的作战目标和任务概括为"保卫、支持和展示"三方面。

1. 保卫

保卫意味着为了保护本国和盟国的利益,必须在关键海域常驻一定数量的海上力量。在必要时,按照北约的统一作战计划,参与对抗敌方的海上作战行动。重点是保护沿海和近海区域,并确保海上交通线的畅通。此外,德国海军还应参与应对盟国内部,尤其是北约和国际安全体系内部出现的危机的军事行动。根据北约的统一部署,德国需将其海军力量的40%用于组成“危机反应兵力”,该力量需要配备护卫舰和舰载直升机、潜艇、快艇、水雷战舰艇、支援舰船、远程侦察/反潜机和海军攻击轰炸机。

2. 支持

在支持方面,德国海军需提供技术和生活后勤援助,以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为联合国和其他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监督和实施环境保护法规,并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此外,海军还必须提供常规的海上搜救和空中支援。

3. 展示

展示方面,德国海军可根据自身情况,派遣舰艇出国进行友好访问,进行士兵交换以加强和平时期的训练和其他形式的合作。德国海军舰队还参与北约在大西洋、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峡定期举行的作战编队演习,展示盟国的实力和团结,同时显示德国海军的国际危机处理能力和战备实力。

为了适应新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德国舰船行业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专注于国内需求,积极发展中小型舰艇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和军事等因素,德国主要建造中小型舰艇,如护卫舰、快艇、潜艇和水雷战舰艇。德国不追求舰艇吨位,而是注重性能的改进和装备的现代化。其建造的中小型舰艇以装备精良和技术先进著称。德国作为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为本土舰艇和舰用设备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某些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例如,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即将装备新型的212级潜艇。

均衡发展各类舰艇,满足海军使命

根据德国海军的作战任务和北约的统一部署,德国必须将40%的海军力量投入到"危机反应兵力"中。因此,为了完成上述作战任务,德国海军必须拥有配备直升机的护卫舰、潜艇、快艇、水雷战舰艇、支援舰船以及海军航空兵。近年来,德国海军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规划和发展的海军装备。

完备的配套体系,军民融合

在发展舰船工业时,德国重视发展相关的舰船配套工业,以形成独立完整的舰船工业体系。在舰艇及其装备的研发方面,采取军民融合的方式,军内不设专门的造船厂设计部门,而是充分利用地方的技术力量和造船能力,舰艇的设计和建造任务全部委托给民间造船厂承担。各造船厂做到军民品兼顾,开展多种经营。

自主研发装备,同时考虑出口

为了维护和发展国内舰船工业,德国舰船工业除了为本国海军提供服务外,在军品出口控制较为严格的情况下,还积极发展出口型舰艇,以保持造船能力,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众所周知,209型潜艇和MEKO型护卫舰在国际舰艇市场上非常畅销,受到多个国家的欢迎。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技术成果,降低研发成本

在舰艇研发过程中,德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尤其是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以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相互学习,既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又提高研发和装备水平。例如,与荷兰、西班牙制定了“三边护卫舰合作计划”;与意大利、荷兰共同研发NH90直升机;以及与美国、挪威合作研发反潜鱼雷等。

规模和布局:

1. 行业规模和企业分布

东西德统一后,经过近十年的调整和改组,德国目前拥有约100家船厂,主要集中在德国北部沿海地区。其中,主要舰艇建造厂只有几家,包括布洛姆·福斯公司、霍瓦兹·德意志造船厂、不来梅·富坎造船厂、蒂森北海造船厂、吕尔森船厂、阿伯金·拉斯姆森公司和克律格造船厂等。

2. 从业人员数量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造船成本,德国造船工业随着企业重组对职工队伍进行了大规模削减。据德国造船协会报道,1997年德国造船工业的年平均职工人数从1996年的31,868人减少到26,000人,下降了18.4%。另据德国金属制造业工会的一项调查研究,1998年德国造船工业的职工人数将进一步减少。

3. 舰船生产规模

德国每年造舰工时约占整个造船工业建造工时的十分之一。两德统一前,西德造船工业总营业额中有15%来自海军订货,统一后基本维持原水平。

在1997年,德国造船业基本保持了良好态势。尽管1996年不来梅·富坎造船集团破产,1997年德国几家船厂又进行了调整,但据德国造船界公布的统计数字,1997年全德造船产量81艘、122.2万载重吨、109.5万总吨,产值约50亿德国马克,与1996年处于同一水平。同期承接新船较1996年明显回升,全年承接新船总值约46亿马克,年底时累计手持订单约170亿马克。德国造船业重心东移的局面在1997年中又有进一步发展。

在德国的主要造船企业中,1997年造船产量居于首位的是霍瓦兹·德意志造船厂(HDW),交船5艘,计21万总吨(23万载重吨),排名第二的是克瓦尔纳·瓦尔诺夫造船厂,交船4艘,计11.4万总吨(14.5万载重吨),第三位是海洋技术造船厂(MTW,原东德玛梯阿斯-台资恩造船厂),交船8艘,计11万总吨(13.3万载重吨)。

以上信息是否符合您的需求?是否是您想要了解的内容?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7/2/1280933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