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本大阪大学历史沿革
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医科大学”这一校名,1931年根据“帝国大学令”正式命名为大阪帝国大学,设在医学和理工两部。二是汉学塾(亦称怀德堂),成立于1924年,由商人出资经营,以研究人文科学为主,后成为大阪帝大的法文学部。大阪帝大成立不久,由大阪工业学校发展起来的大阪工业大学也被合并进来,成为后来的工学部、微生物病研究所、产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
历史沿革
大阪大学起源于1724年设立的汉学塾怀德堂和1838年由绪方洪庵设立的兰学塾适塾。作为后者的发展在1931年创设了由医学部和理学部组成的大阪帝国大学。作为日本国内的旧制帝国大学的第六所,最初以医学部和理学部开始,创立不久就已“理科的阪大”而崭露头角。说到阪大的特色,离开当地大阪的话是难以想象的。在旧制大学时代,因为较少的官僚味,且极富庶民特征而被当地的人们所称道。但是,近年来的权威主义也颇让人担心。
到1933年,吸收了大阪工业大学成为工学部,以次形成了理学部、工学部和医学部的三学部体制。虽然也有设立文科学部的设想,但是由于当时的时局而未能实现。
二次大战后,阪大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说是迎来了第二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7年,改称为大阪大学,1949年的学制改革,合并了旧制的大阪高等学校、浪速高等学校和大阪药学专门学校,成为了以理、医、工、文、法经的5个学部和一般教养学部的新制大阪大学。
随后,法经学部在1953年分离为法学部和经济学部,医学部也在1955年与1960年分别独立出了药学部和齿学部,并在1961年新设了基础工学部、1972年从文学部独立出了人间科学(人类科学)部,从而确立了现在的10学部体制。
除了以上10个学部,作为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的独立研究科,1989年设立了语言文化研究科、1994年设立了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科。2002年从基础工学研究科独立出了情报科学(信息科学)研究科,同年,以细胞生体工学中心为主体,设立了生命机能研究科。2004年作为第15个研究科新设了俗称法科大学院的高等司法研究科。
2004年,根据日本《国立大学法人法》成为国立大学法人。
学校特色
大阪大学正是由于它独特的背景和居于大阪这个工业城市及国际门户大阪大学环境优美的特殊地理环境,才造就了不尚空谈,面向现实的“务实”学风,正如日本合成化学劳动联合会前任委员长太田薰所指出的:“大阪本是一个商业都市,不仅大学未被看得那么重要,而且学生也被视作社会的一员。
大阪大学教师多为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这就决定了该校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保持朝气蓬勃的发展后劲。
学校对进校学生要求十分严格,采取讲座式教学形式,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并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加之该校有精良的实验设备,学生有机会掌握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技术,因而该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大阪大学正是由于它独特的背景和居于大阪这个工业城市及国际门户的特殊地理环境,才造就了不尚空谈,面向现实的“务实”学风,正如日本合成化学劳动联合会前任委员长太田薰所指出的:“大阪本是一个商业都市,不仅大学未被看得那么重要,而且学生也被视作社会的一员。
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能培养出现实社会中各具其能人材的基础。”在这个传统熏陶下,阪大学子们多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为日本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