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科举考试一般在什么季节举行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6
乡试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

乡试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

扩展资料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变化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年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

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科举考试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6/2/1268259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