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通过率ps考试怎么过
2007年8月底;
2007年全国PS版质量检测工作召开,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通报了2007年全国PS版质量检测情况,确认了检测结果,并就结果的发布及相关事宜展开了讨论,确定了最后的方案。 本次质量检测工作共有33家企业的43个样品送检。有31个样品全部指标合格,12个样品不合格。在不合格的12个样品中,8个样品一项指标不合格;3个样品两项指标不合格;1个样品三项指标不合格。12个不合格样品共有17项次不达标。其中,版面原因5项;氧化层同版偏差6项;留膜率3项;分辨力3项。这次检测中出现的比较大的问题是版面不好,有铝版基的原因,也有企业掌握标准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合格样品达到了送检样品的72%,不合格的占28%;从检测项目看,共11项473个指标,17个指标不合格,占3.59%。 据悉,此次全国PS版质量检测工作是继2000年全国行业检测之后的第五次全国性PS版质量检测;
7年时间,从2000年合格样品占50%到今年的72%,可以说我国的PS版质量有一定提高。
但这个数据并没有给人足够欣喜的理由。 一方面,我国从1973年研制PS版实验成功、投产以来,国产PS版的生产和市场历史已有34年,长期的发展让国产PS版市场供需已经达到平衡,甚至部分地区市场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盈余现象。但高档PS版产品品种缺乏,一些特殊性能和特殊规格的版材仍需进口,加上2007年72%的合格率(这仅是送检结果,并非强制检测),中国PS版用34年上交的成绩单显然不尽如人意。 另一方面,从1987年阳图PS版标准——ZBG1010《阳图型PS版》首次制订,到2004年开始执行的PS版标准修订版HG/T2694-2003,由于PS版的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保密性很强,既无相关标准可以借鉴,也无法通过考察国外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取得相关资料,所以在PS版标准制定上主要采取逐步摸索的办法。在标准的体系性、精确性方面无法做到尽善尽美。而与此同时,很多印刷企业在PS版制版生产中产生的故障有很大一部分是归因于操作不规范,这也是业内一大批相关人士呼吁尽快编写PS版制版工艺控制规范的原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环境的相对薄弱也是我国PS版市场营养不良的诱因之一。
而急功近利的市场思维导致PS版产业低层次重复建设一再上演,大部分PS版制造企业均为中小企业,他们仍停留在手工式或单张手工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上去。在无法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高能耗、高污染、技术易被淘汰等原罪,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更大的发展。 而不同于国外市场提供长版印刷用PS版、短版用PS版,高精细印刷用PS版、小胶印印刷用PS版等多个品种,中国PS版制造商不注重市场细分策略,大量无差异产品涌向市场,例如市场上紧缺的适合小胶印的0.15mm的薄型PS版,适合于印报的阴图PS版等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更没有组织规模生产。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也决定了国产PS版发展短板。 也许,种种的担心在CTP风行中国印刷市场的今天提出,似乎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但实际上,恰恰PS版走过的路正在给国产CTP版材行业极大的提醒,如果还沿着PS版34年的老路亦步亦趋,尴尬的中国版材市场又将万劫不复地进入下一轮市场轮回。事实上,这种隐忧并非杞人忧天,各大传统PS版材厂商已经展开了CTP赛场的竞争,有的企业甚至表示:“CTP版和PS版在工艺上并无太大差别,别人怎么做跟着学就可以了。”而世界知名版材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也必然抢先夺取市场话语权,随之的市场消费趋向性、技术匹配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执行,也将使得市场天平不可避免地偏向成为市场主流的海外版材产品。 只有通过政府协会营造引导良好的版材发展空间,厂商计划性、科学性地逐步进行版材发展计划、市场消费者端正消费态度,中国CTP版材市场才会有更为长久健康的发展前景。
1. PS通过率较高。
2. 这是因为PS(Personal Statement)是申请研究生或留学的重要材料之一,对于申请者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许多申请者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和修改PS,以确保其质量和内容能够满足申请要求。此外,许多学校和机构也会提供相关的指导和辅导,帮助申请者提升PS的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过率。
3. 此外,PS通过率也与申请者自身的背景和能力有关。如果申请者具备优秀的学术成绩、研究经历、实习经验或其他与所申请专业相关的优势,那么他们的PS往往能够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从而提高通过率。因此,综合以上原因,可以得出PS通过率较高。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