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的施政理念
陆克文相信市场竞争机制,但是批判撒切尔主义和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认为它制造了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而且称这两者对经济管制的彻底放松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出现。陆克文提倡第三条道路,认为政府应该对竞争市场进行恰当的监管和发生金融危机时进行干预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陆克文宣布“过去三十年的新自由主义大试验已经失败”,“新自由主义和由其萌生的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被证明只是伪装成经济哲学的个人贪婪。讽刺的是,现在反而需要社会民主主义去阻止自由资本主义蚕食它自己”,同时并呼吁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他一起建立“社会资本主义时代”,“支持一个能正当平衡私人利益和公共责任的全球金融系统”。他于2009年初以政府名义推行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包括家庭隔温计划(Home Insulation Program)和用来升级公立学校基础建设的教育革新构建项目(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以及增加出口和国内消费的政策。陆克文政府的对策使得澳大利亚成为西方世界在金融危机中唯一没有经济衰退的国家,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学者的赞扬,但是在国内却因为预算开销太大颇受争议。
2013年7月1日第二次任职澳大利亚总理后,陆克文就新内阁的阵容进行了说明时表示“中国的资源热已经终结”,并同时表示将竭尽所能强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资源以外产业,称这是“实现经济多样化,保持增长”。 2007年12月3日,陆克文刚上任总理后,随即签署《京都议定书》。在宣布这一举措时,陆克文称这是“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上抵御气候变化的努力上,我们国家迈出的相当大的一步。”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陆克文支持利用排放限额交易机制减少排放,而不是反对党提出的“直接介入”政策。但排放交易政策在第一任陆克文政府执政时由于未能和参议院小党达成共识而未能实现,在吉拉德政府任内变相实现:实行的机制是先以固定排放价对排放收税,在数年后再转为交易型的市场定价机制。第二任陆克文政府上台后宣布将研究加快转向市场定价的时间表,同时他也坚决反对自由党建造核电站满足能源需求的计划
在野生动物保护上,陆克文政府采取积极政策。特别是在日本侵入澳大利亚邻海捕鲸问题上,政府对绿色和平组织和海洋守护者协会的反抗活动基本持支持态度,并不惜将日本告上海牙国际法庭。《南极捕鲸案(澳大利亚诉日本;新西兰介入)》已于2013年6月26日到7月16日进行公开聆讯,估计国际法庭将在数月后宣判。 英国《卫报》2010年12月6日文章引述了美国机密外交电文披露的陆克文与希拉里在餐桌上的几段对话。文章称,希拉里首先表明,美国希望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获得成功,随后她又提及中国经济崛起对其它国家的“挑战”。陆克文则立即接话说,他在中国政策上“很显然是现实主义者”。他说,他主张让中国有效融入国际社会,担负更大责任,但也“准备部署武力,以应对问题的发生”。他还形容,中国大陆对台湾“非常情绪化,且不太有理性”。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2010年12月6日发表文章称,陆克文这些言论的曝光不会损害中澳关系,因为“这只是肯定了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怀疑的东西”。它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略家曾将2009年5月陆克文政府公布的国防白皮书称为一个“荒唐”和“危险”的文件,认为可能引发新的地区军备竞赛。而一些中国高级官员在私下已明确表示,他们对陆克文的对华态度“感到不满”。文章援引隶属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太平洋论坛主席拉尔夫·科萨的话说:“中国人肯定已经看透了陆克文的对华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