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学生
提到备课,人们自然会想到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等等。对于备大纲、备教材,教师们历来都很重视,能较好地把握大纲对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要求,正确分析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但对于备课要备学生,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结合实际的教学体会,谈一下备课中该备学生应做到六个了解:一.了解班级基本状况。包括班级特征、学生构成、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及代表性意见等。只有对班级了如指掌,才能通览全局,科学施教。二.了解学生个性特征。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特长爱好、师生关系、居住地址、家教环境等个体自然状况详细了解,作为备课依据,以便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三.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一是班级整体基础;二是个人学习基础,还要了解班级中优中差生的所占比例。在讲授新课前,特别要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预习准备是否充足;新课讲授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是否浓厚等。四.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 教师采取何种方法实施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五.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信息接受、处理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掌握运用能力等。还包括学生的气质、性格、动机、兴趣、自信、自律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很大的。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智力差异,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六.了解学生动态变化。 教师既要从静态角度了解学生,更要从动态角度熟悉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如学习进退、作业完成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受到表扬、批评和同学之间纷争、矛盾后的变化等。特别要了解关爱差生的情绪变化。差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自卑性强、缺乏动力。对差生的微妙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并强化引导,使之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增强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