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为何叫normal university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学生们开始憧憬自己将踏足的学府。然而,除了校名的中文发音,你是否知晓其英文名称呢?深入探究后,你会发现其中的趣味与奥秘。
中国大学的英文名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以地名命名的大学,如厦门大学,其英文名直接翻译为Xiamen University。第二类带有鲜明特色的大学,如东北农业大学,其英文名也直接按照语义翻译为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第三类则呈现出不按常理出牌的独特风格,为大学命名带来惊喜。
师范大学,即Normal University,其英文名源自法语的école normale。这里的"normal"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正常",而是"norm"的形容词形式。"norm"意为"标准、惯例",引申为"行为准则",如社会准则、文化准则、性别准则、道德准则等。因此,normal school更应理解为与规范相关的学校,旨在培养出能够提供模范教学的模范教师,以培育下一代。这一名称与"师范"一词高度契合,"师范"最早源自日本,清末传入中国。北师大在1923年升级为大学时,参考了杜威、孟禄等美国教育学者的意见,将其英文名翻译为Peking Normal University,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期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后辈的楷模。其他师范学校也纷纷效仿,大多采用了这一翻译。然而,随着语义变化,这一深意理解的人日渐减少。从现代角度来看,教育更多被视为引导而非树立模范,因此在国际上这一说法较为罕见,更多采用School of Education的命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其简洁的英文名Beihang University脱颖而出。虽然去掉了"北京"二字,但这一命名方式既保持了辨识度,又显得顺溜,不易拗口。然而,北航并非一开始就采用了这一英文名,最初其英文名翻译为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这一名称中的"aeronautics"和"astronautics"看似复杂,实则分别为"航空学"和"航天学"的英文表述。随着时代发展,航空航天两词不足以概括北航的全部内涵,因此在1990年代,北航进行了改名,最终确定为Beihang University。这一改动虽引起争议,但成功解决了名称的不友好问题,使学生们在与外国朋友交流时更为便利。
交通大学的命名引起了一些争议。关于其"交通"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交通"应追溯至古代哲学中的"天地交而万物通",强调天地相交与万物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一命名纯属巧合,交通大学的建立初衷是为了提高和发展交通教育,以培养服务于交通部门的专业人才。综合来看,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随着时代变迁,"交通"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于现代意义上的交通,而是涵盖了电话电报、邮政报刊等其他交通媒介。因此,交通大学的命名直接采用拼音表达,更为直观。
中央民族大学的命名同样采用了拼音。在2008年之前,该大学名为Centr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这一命名容易引起误解,外国人可能会将其误译为"国籍大学"。不过,"民族"在国外更常使用的表述为"ethnic group",而"少数民族"则为"ethnic minority"。这一情况与"人民"在英文中的表达不同,直接使用拼音更为简洁明了。
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工业大学等名称在翻译上存在一定的混淆。在80年代之前,这三类学校的命名相对规范,理工大学多为兵器工业部的下属学校,科技大学多为中科院下属学校,而工业大学则分别来自国防科工委和原机械工业部。然而,90年代以后,随着学校升级与分校独立,命名规则逐渐模糊,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理论上,理工大学和工业大学应翻译为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科技大学应翻译为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但若院系设置相似,名称的翻译便不再成为关键。
中央音乐学院的命名则体现了音乐学院的独特之处。音乐学院有多种表述方式,如school of music、music academy、music faculty、college of music等。其中,conservatory(美式英语)或conservatoire(英式英语)是最为特别的称呼。这一名称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初意为孤儿院,后发展成为提供世俗音乐教育的学校,是培养音乐家和作曲家的主要场所。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的英文名各具特色,既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蕴含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每所大学的命名背后都蕴含着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与历史背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与了解。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