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发家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埃斯蒙德·黑克勒回到了他的故乡奥伯恩多夫,这里是毛瑟兵工厂的所在地。在那里,他遇到了特奥多尔·科赫和亚历克斯·塞德尔,三人一同开创了HK公司,从制造缝纫机零件起步,最终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轻武器制造商。
埃德蒙德·黑克勒是Kilian Heckler和Armalie Schropp的儿子,他从毛瑟工厂的学徒工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精密机械方面的计划与生产管理能力。在30多岁时,他成为了工程师,并在柏林的胡戈·施奈德股份公司工作。特奥多尔·科赫在德国的Stuttgart-Zuffenhausen出生,他在埃林斯根学校学习机械制造,并在毛瑟兵工厂担任企业领导人。亚历克斯·塞德尔在毛瑟兵工厂长大,他在该工厂设计了HSc手枪。
在战争结束后,毛瑟兵工厂被解散,三人决定从废墟中抢救值得抢救的东西,为未来的生计思考出路。黑克勒首先在奥伯恩多夫的街8号建立了一个名为“黑克勒工程处”的研制室,并决定开创一个新的公司。开始时塞德尔还在犹豫不决,而黑克勒和科赫就先行在黑克勒工程处的基础上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1949年12月28日签订了公司合同,注册名称为“黑克勒和科赫责任有限公司”。
在1950年,HK公司从生产缝纫机零件起步,逐渐发展为生产自行车和家用器具,接着又生产办公机械和缝纫机配件。由于产量不断增加,器材仓库的地下室很快就不够用了,因此公司又租了在Lindenhof的一个当年帝国青年义务劳动军的旧棚屋,新招了140多名工人,把所有的机器和原材料搬进来。
在1956年,HK公司开始制造军品,他们从比利时采购了10万支FN FAL步枪,称之为G1步枪,然后又从瑞士购买了一批SIG540,称之为G2,但仍然不能满足部队需要。因此,他们派出联邦军官代表团去西班牙,商谈购买500支CETME步枪供部队试验,由于当时CETME步枪发射的是7.62mm减装药NATO弹,因此决定由HK公司改装发射7.62mm NATO弹。1957年初,部队试验顺利结束。
在当G3步枪准备投产时,HK公司遭遇了莱茵金属公司的专利权威胁,然后,在莱茵公司、制能力。1960年,HK公司改建了伯尔工厂,1962年兼并了金茨勒公司的菲兴根工厂,1966年又建造了厄舍尔布隆工厂,同年又建设了试验和验收用的艾克斯海姆靶场,此外HK公司还有承包了部分工程的许多外围企业。1980年,又建起了新的现代化厂房,HK公司的业务不仅包括军警用武器、狩猎和运动武器,还有精密仪器技术、机器制造、电子技术和建筑设施等。
尽管G3及其一系列变型枪如MP5之类的在国际上大受欢迎,但在80年代HK公司还是陷入了财政困境,这是因为HK公司走进了G11的死胡同。G11无壳弹步枪的研制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HK公司和诺贝尔炸药公司共同组成一个有限股份公司,首先研制出无壳弹,然后又造出了发射这种子弹的步枪。尽管G11的技术达到装备水平,但冷战结束,G11的装备经费被挪用到德国东部的建设,这时美国又取消了ACR计划,HK公司在G11上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得不到回报,加上政府不再支持军工企业,HK公司失去了政府的资助。
在这个时候,HK公司的经济支柱德国银行乘机卖掉HK公司,经过多番的催促并强逼,HK公司被英国的买家购入。1991年3月6日,HK公司成为英国皇家军械公司的一个成员。尽管主人换了,但HK公司仍是世界上最好的轻武器企业之一,被购入RO后,HK公司仍先后推出USP、G36等一系列性能优良品质可靠的新产品,在2000年1月1日,《德国武器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支全新的武器,这就是HK公司和RO第一次合作研制的新产品个人防卫武器——PDW(MP7)。
扩展资料
香港(Hong Kong),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口以东,濒临南中国海,与深圳市隔深圳河相望;人口为711万(2011),总面积为1070平方公里。香港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全球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是全球最为安全、富裕、繁荣的地区之一;是中国特色魅力城市,是国际重要的经济、金融、航运中心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经济自由度居世界前列。香港被誉为东方之珠、购物天堂、动感之都。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