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经济概况
江城区,作为广东阳江市的市辖区,工业基础扎实,拥有传统产品“阳江三宝”,即小刀、漆器、豆豉,近年来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民营工业发展,形成五金、塑料、服装、食品、制药五大支柱行业,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目前,全区工业企业数量已发展至1245家,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占多数,涵盖省级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
农业方面,江城区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大县(区),拥有丰富耕地资源,农作物种类多样,海岸线长,浅海滩涂面积广,渔业总产量与产值占农业比重较大。各类商业企业数量众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观,财贸金融业务齐全,金融机构可办理国内外资金往来。
城市定位上,江城作为粤西地区的次中心城市,连接大珠江三角洲与西南地区,具有建设交通枢纽、物流配送基地、工业制造中心的有利条件。近年来,江城实施三大战略,推动多种经济形态发展,形成良好局面,为投资者提供发展机遇,预计带来丰厚回报。
产业发展规划上,江城区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包括漠南片、漠西片、城北片和金郊商贸城、中洲新城等,分别发展环保、化工、临港石化、五金传统产业、模具制造研发、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形成互补与协同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扩展资料
武汉,简称汉。中部六省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1];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又称江城。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九省通衢;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在校大学生人数高居全球第一[2];亦是一座现代化旅游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3];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立交桥”,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如今正以复兴大武汉为目标,重新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