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身边的陪读叫什么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5
1. 太子伴读的主要职责是陪伴太子读书。在中国古代,皇家非常重视接班人的培养,小太子或小皇子自幼便要开始学习读书。由于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较差,会在学习过程中违反纪律,而太子贵为皇亲,老师便不能对其责骂。只好训斥他身边的陪他们读书的人,以起到警醒太子的目的。

1. 太子伴读的主要职责是陪伴太子读书。在中国古代,皇家非常重视接班人的培养,小太子或小皇子自幼便要开始学习读书。由于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较差,会在学习过程中违反纪律,而太子贵为皇亲,老师便不能对其责骂。只好训斥他身边的陪他们读书的人,以起到警醒太子的目的。

2. 太子伴读又称太子侍读,在历史各王朝中并无明确的品级定位。有些朝代,亲王郡王府常设伴读,名义上陪王读书,实际上行监视之权,明清两代的王府伴读为固定官职,从九品。

3. 任何朝代都有太子伴读,相当于家庭教师。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随时教导太子,古代没有什么学校,太子的身份特殊,也不可能去私塾什么的地方,所以只能给他请个家庭老师。

4. 伴读的选择标准在各朝各代都没有一定之规,原则上大体两个:年龄相仿、与皇室关系较近的孩子。例如,某些朝代,皇子哺乳一般不由亲生母亲进行而是聘奶妈,则奶妈的儿子往往由皇家解决教育问题,则成为皇子的伴读。

5. 某些皇帝会宣召身边大臣家中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入宫伴读,一示亲近恩宠,二为太子选立近臣,三为留质于宫。

6. 某些皇帝会宣召民间神童入宫伴读,一是为国储臣,而是为皇子树榜样,如元世祖。

7. 某些皇帝会以皇子的侍奉太监作为伴读,便于照顾皇子,如明神宗读书时伴读为冯保。

8. 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两个神童陪太子读书,这两个人最后的结局全然不同,十分出人意料。这两个人,一个叫晏殊,另一个叫蔡伯俙。在当时,这两个人都有神童的称号。晏殊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其后因为才华斐然被宋真宗皇帝看重,于是他成为了太子的伴读。而蔡伯俙在当时仅有三岁。此人对于别人刚念完的诗词歌赋就马上能脱口背诵。他的父亲见儿子聪慧异常,于是就背着他一路参加童子试。童子试的门监见到他们父子两人之后,就笑着对蔡伯俙说:你骑父作马。”结果蔡伯俙不慌不忙的说:父望子成龙。”小小年纪就如此的机敏,因此在宋真宗考察之后,晏殊、蔡伯俙成为了太子的伴读。在三个人中,晏殊最为老实,而太子因为身份尊贵,年纪又小,所以十分不愿读书。对于太子偷懒的行为,晏殊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但是蔡伯俙就不同了,他十分听太子的话。有一次皇帝要太子写一篇文章,太子写完后,蔡伯俙就模仿太子的笔迹进行了修改,并将其交给了皇帝。皇帝看后大加赞赏,认为这篇文章的水平远超太子应有的水平。后来,皇帝得知真相,对蔡伯俙的机智十分欣赏,因此对他宠爱有加。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5/2/1217417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