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英国园林
英国园林,聚焦于18世纪的转变,从规则式到自然风景式,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地理上,英国的地形、河流与森林分布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发展初期,规则式园林受到他国影响,而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达到了鼎盛,对世界园林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规则式园林阶段,汉普顿宫苑、墨尔本庄园、牛津大学植物园与农萨其宫苑等,展现了英国规则式园林的特色与美学。汉普顿宫苑作为都铎王朝的重要景观,连接实用园与游乐园,密园中的古老庭院是现存最古老的之一。乔治·伦敦与亨利·怀斯,两位设计师,为墨尔本庄园留下了印记。
规则式园林特征包括未能形成独特的英国风格,受意大利、法国与荷兰园林影响,体现在水景、雕刻、植物迷宫与柑橘园的运用上。同时,英国式的处理手法体现在局部构图、造园要素上,如结园、花坛、园路的设计,花卉装饰与园林建筑小品的运用。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兴起,源于哲学思想的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主义美学的兴起以及对规则式园林的反叛。自然风景式园林的五个时期,从不规则造园到牧场式风景园,再到绘画式风景园与园艺式风景园,每一步都代表了对自然的更深入探索与尊重。
不规则造园时期,沙夫茨伯里伯爵三世、约瑟夫·爱迪生、斯韦泽尔、贝蒂·兰利与范布勒的贡献,推动了自然式风景园的形成。布里奇曼的界沟创新,斯陀园的开创性设计,标志着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成熟。
威廉·肯特,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时期的代表人物,彻底摒弃规则式手法,以自然野趣为核心思想,斯陀园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布朗,被视为“自然风景式造园之王”,他的作品标志着自然式风景园林的成熟,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如界沟的使用,将园林与自然融合,开创了新的园林艺术。
自然派与绘画派之间的争论,展现了造园与绘画的关系,以及实用功能与艺术表现的平衡。胡弗莱·雷普顿,自然风景园的完成者,强调美观与实用相结合,其设计手法强调光影与动态构图,开创了幻灯片设计方式。
园艺式风景园时期,随着花木的引种与温室技术的发展,园林设计内容转向奇花异木的展示。霍华德城堡园林、斯陀园、斯图海德园、查兹沃斯园、邱园、布伦海姆宫苑、尼曼斯花园等,都是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杰出代表。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特点在于,借助自然美的形式,深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自然美作为造园的最高境界。相地选址、园林布局,更多运用弯曲园路、自然式树丛与蜿蜒河流,消除了内外界限,形成与自然融合的人性化景观。建筑不再主导,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中国园林对西方的影响,通过书籍传播与具体建筑的引入,如斯陀园中的中国之家,无忧宫中的中国茶亭,尚蒂伊庄园中的中国亭等,展示了中西园林艺术的交融。英国庄园美化运动中的申斯通,也展示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特色与成就。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