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生开学时交的学费是啥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5
古代学生开学时交的学费叫束脩,具体来说,就是十条干肉,又称肉脯。10条干肉。古代学费称“束修(音同修)”,在不同阶段又有“入塾费”“拜师费”等叫法。“修”即肉脯,是用盐香料等加工而成的腊肉或咸肉;“束修”就是10条干肉。早期“束修”多为实物,后来改为银两钱币,称

古代学生开学时交的学费叫束脩,具体来说,就是十条干肉,又称肉脯。

10条干肉。古代学费称“束修(音同修)”,在不同阶段又有“入塾费”“拜师费”等叫法。“修”即肉脯,是用盐香料等加工而成的腊肉或咸肉;“束修”就是10条干肉。早期“束修”多为实物,后来改为银两钱币,称为“金”。

束脩的种类和数量,因教师的地位和学业的阶段而有所不同。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意味着束脩在古代教育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经费来源。在一些场合,束脩也被称为拜师费,可以理解为学费。除了束脩,古代也有一些其他的学费形式,如谷物、丝绸等。

古代学生的学费交什么古代的学费有两种,一种是束脩。孔子广收学徒,曾经在一次闲聊中表示如果有人给他送十条肉干,他一定悉心教导。因此,后来就有很多人拿着肉干来求学,这就是最早的学费,被称作束脩。还有一种就是钱。

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塾大多招的都是贫困生,学费非常低。实在付不起学费也没关系,先上学,学费的事情,以后再说,于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会留在私塾里打工一年,以当还“贷学金”。

他们留在学校都做些什么呢?有的帮助老师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相当于助教,闲时就挑水、劈柴、做饭,甚至会帮老师家带带孩子。在此期间,学校只是不发工钱,但依旧管吃管喝管住,与其说是还学费,倒不如说是学生在以这样的方式感念师恩。

古人读书的地方叫什么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位丁,是有不同的叫法的,比较普遍的就是:书斋、私塾、书塾、书院,当然也有叫学院的。

我国古代的学校叫什么

礼记:序,夏后氏之序也。《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孟子-滕文公上》:序者,射也。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5/2/118968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