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课前透视
这篇知识童话,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向一年级学生介绍了下雨前动物们的异常表现。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旨在培养他们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能力。
由于先前的教学注重识字与朗读,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有所提升。本课中,合体字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或熟字带偏旁的方法进行识字。朗读方面,让学生迁移方法,在阅读中体会语气,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如下:
1. 学习并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掌握“吗、吧”等6个字的书写。
2. 通过学习,体会小白兔的情感变化,读出对话语气,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儿游水面、蚂蚁搬家等现象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为识字、朗读语气的训练,以及背诵。
信息资料包括:
1. 制作的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资料。
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通过诵读儿歌引入,或是演示课件展示天气变化情况,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自己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识字环节,由易到难,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帮助学生反复记忆生字。
朗读部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角色语气,提高朗读水平。特别指导重点句子的读法,如“这么低”、“小心淋着雨”等。
通过表演活动,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感情,培养合作参与意识。
课后练习,如“读读说说”等,让学生用“正……呢”进行扩展说话训练。
写字练习,重点指导“口”的写法,进行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总结下雨前的征兆。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
拓展活动,如讨论其他动物活动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学习做小小气象员,观察和记录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指出,一年级学生收集能力有限,需家长协助。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提供收集资料的指导。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